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9/16 15:58:17
來源:新華網

雲南省第十四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將於9月25日啟幕

字體:

  新華網昆明9月16日電(沐利蕓、劉桂蘭)記者從9月15日在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牛戀小漁村舉行的雲南省第十四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新聞通氣會獲悉,雲南省第十四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將於9月25日啟動,至30日結束。屆時本次展演將在雲南廣播電視台、昆明市南屏街西口、雲紡等多地舉辦,共有來自全省16個州(市)的1132名演職人員參加展演。

  據悉,雲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自1997年創辦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三屆,是全省各民族文化藝術交流互鑒、創新發展的重要平台,是展示雲南民族文化魅力的亮麗名片。本屆展演活動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推動專業展演與惠民演出的深度融合,傾力打造“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的雲南非遺新盛宴,以“三項升級”與“四項非遺+”創新格局,詮釋“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文化內涵。

  本屆展演在規模、品質、傳播三大維度實現歷史性突破,全方位展現雲南民族文化的蓬勃生機。展演節目覆蓋全省16個州(市),既包含昆明、大理、麗江等熱門旅游目的地的經典節目,也涵蓋沿邊州市的特色作品;參演人員最小僅7歲,既有民間藝術團體,也有青少年傳承隊伍,生動體現非遺“薪火相傳”的活力;節目品質升級,74個節目分賽道展現“傳統+創新”,設置“傳統類”(45項)與“創新類”(29項)兩大賽道,涵蓋聲樂(29項)、舞蹈(28項)、器樂(17項)三大類別。既有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等國家級非遺的原汁原味傳承,也有麗江《水龍吟》等融合多民族元素的創新佳作,兼顧藝術性與文化性;傳播形式升級,線上線下聯動打破“時空局限”,將舞&延伸至公園、商業中心、旅游目的地,打造可打卡、可互動的惠民演出;也能通過電視、網絡、移動端全媒體矩陣全程直播,同步呈現演出、戶外活動及專家解讀,讓海內外觀眾“雲端賞非遺”,極大拓展品牌影響力。

  此外,深化“非遺+”創新理念,推動民族文化與多領域融合,轉化為“旅居雲南”的實際吸引力。“非遺+創新”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新聲”,如曲靖《銅火擊歌》以國家級非遺斑銅技藝為靈感,將匠人勞作昇華為視聽盛宴;雲南傳統花燈《茶山春有約》通過“老帶新”場景,展現傳承代際接力;“非遺+展演”打造“全景式活態平台”,4天集中展演74個精選節目,涵蓋彝族樂作舞、普米族四弦舞樂、拉祜族敘事頌歌等各級非遺項目,讓觀眾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同時,還有“非遺+文旅”,謀劃非遺旅游線路設計座談會,邀請景區、旅行社代表參與,將優秀節目轉化為景區常態化演出,推動文化資源向旅游經濟價值轉化,豐富游客沉浸式體驗;“非遺+體驗”,從“靜態看”到“動態玩”,設計互動體驗活動,讓游客參與民族舞蹈學習、傳統樂器演奏,將文化積澱轉化為雲南文旅的核心競爭力,助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目前,展演各項籌備工作已就緒。在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這場文化盛事將為雲南旅游注入人文底色,誠邀海內外觀眾線上線下共賞——雲端可通過雲南衛視視頻號觀看直播,線下可前往昆明南屏街西口等惠民點,沉浸式感受“七彩雲南”的民族風情,開啟“月圓人團圓、歌舞慶華誕”的假日文化之旅。(完)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