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2025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部分嘉賓前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參訪。從太平湖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的篝火,到可邑小鎮非遺傳習點的院壩,來自全球南方多個國家的賓朋與彌勒市的各族居民一起,隨着雲南民族音樂起舞,共同躍動在歡快的節奏中,手挽手傳遞着國際情誼。

嘉賓探訪可邑小鎮(9月8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篝火升起,彝族三弦的奏響歡快的節奏,夜幕下的太平湖畔,氣氛也隨之熱烈。9月7日,來自古巴、肯尼亞、烏拉圭等全球南方國家的嘉賓,與當地的彝族青年在民族傳統音樂的節拍裏歡樂打跳。“這裡的音樂很好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北京交通大學肯尼亞留學生賈姆利克·姆萬吉·卡裏烏説。

嘉賓與彝族青年共跳彝族三弦舞(9月8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9月8日,嘉賓們來到彌勒市可邑小鎮景區,在阿細跳月傳習點深入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彝族三弦舞——阿細跳月。據介紹,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流傳於阿細彝區的三弦舞稱“阿細跳月”,在阿細語中稱為“嘎斯比”,意為“歡樂跳”。

嘉賓在可邑小鎮“打卡”(9月8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可邑小鎮的阿細跳月傳習館,位於始建於1896年的古宅之中,2014年改造成為當地非遺傳承人及老一輩藝人向村民、游客傳授阿細文化、技藝的場所。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副社長菲德爾·亞歷杭德羅·戈麥斯·維加&&,彌勒把民族文化保護得很好,更可貴的是這裡把文化與産業融合,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增收的動力,對於古巴也有可借鑒的經驗。

嘉賓在可邑小鎮“打卡”(9月8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嘉賓與當地居民合影留念(9月8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攝)
近年來,彌勒市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將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轉化為産業基礎,創新服務模式,以旅居産業鏈促進鄉村振興多元化發展。其間,金融等多方力量也成為助力文旅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彌勒市打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在彌勒樣樣好”幸福旅游目的地和“慶來故里 福地彌勒”城市品牌過程中,雲南農信持續支持彌勒市康養旅居産業,以此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太平湖、可邑小鎮等景區均獲金融支持。2024年,彌勒市接待游客1779.3萬人次、增長18.21%,實現旅游總花費217.4億元、增長15.56%。(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