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亞洲象國家公園候選區西雙版納片區
茂密的植物讓熱帶雨林更顯神秘
多種多樣的植物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生長
交織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放眼望去
熱帶雨林總是被高大茂密的植被覆蓋
但身處其間才能真正感受
不同類型、不同形態的植物
在這樣的生存空間下
為了更好地生長
演化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它們有的相生相伴,有的相互競爭
還有的是“君子之交”
它們之間究竟有着怎樣的“愛恨情仇”呢
今天“小強”我就帶大家了解
3種極易混淆的雨林植物生存策略
攀援、寄生、附生
看完記得告訴我你是否分得清哦

瞧,那些像綠色瀑布一樣
從樹冠垂下來的藤蔓
就是攀援現象的典型代表
它們可是雨林裏的“社交達人”
雨林中的喬木高聳挺拔,樹冠茂密
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陽光相對稀缺
正因如此,樹榦與樹冠為攀援植物
提供了天然的“舞&”
逐漸演化出離開地面
以高大樹木為依託的生存策略
只為搶佔更多陽光資源
它們會借粗壯的樹榦往上爬
爬到樹冠便可自主進行光合作用

為了獲取光照而沿着其他樹木向上攀爬的藤蔓(2024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大家要記住“自主”這個詞
攀援植物不會搶奪宿主本身的營養
只是借力生長
但這不代表它完全不會對宿主造成傷害
如果攀援植物重量過大
在大風或暴雨天氣時
也有可能折斷它們“寄宿”的樹枝或樹榦
但與此同時又會為森林創造出“林窗”
讓更多植物享受到陽光
所以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

蘭科植物附生在其他的樹榦上(2024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與攀援一樣
不會與宿主搶奪生存資源的另一雨林生存策略
便是附生
附生植物超講究的
它們把樹榦當成“租的房子”
只是借個高處“陽&”
曬曬太陽吹吹風
靠收集空氣中的水分和落葉分解的腐殖質為生
絕對不佔“房東”便宜

那些長在樹枝間的蕨類和蘭花
便是典型的附生植物
和諧共生的美好形成了獨特的
“空中花園”現象
不過“空中花園”指的不單單是附生現象
附生類和攀援類植物
都是“空中花園”的組成部分
它們共同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接下來請從對“空中花園”的美好想象中
暫時抽離出來一下
我還要為大家介紹另外一種
極易與攀援、附生混淆
卻比它們殘酷許多的寄生現象

無葉、無根、無枝條的寄生花(2024年11月19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這一現象極具代表性的物種便是寄生花
它曾在中國的記錄中消失長達30年
無葉、無根、無枝條
正因如此,其無法自己製造營養
無法自主吸收土壤水分
它生長所需的能量來源
皆來自它所寄生的寄主——大型木質藤本
崖爬藤屬植物
通常是扁擔藤
被吸收營養後的寄主大多如圖所示
乾枯且失去生命力

這也正是寄生現象的殘酷之處
寄主會被奪取生存營養
從而乾枯、甚至是死亡
但寄生花的出現對我國而言卻是意義非凡的
它是熱帶雨林的標誌
證明了中國熱帶雨林的存在
對科學家研究這類稀有物種
以及熱帶雨林綜合生態系統構建
具有重要意義
聽説寄生花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
但近年來卻在西雙版納再次被發現

同時出現的附生、攀援現象(2024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其實這些植物之間的關係
就像我們象群一樣
有時相伴,有時競爭
但最終都在這片雨林裏找到了
自己的生存之道
而這些生存之道也在不斷促進森林更新演替
從而達到動態平衡
最後再回到最初的問題
大家能分得清攀援、附生、寄生了嗎
(完)
總策劃:韓海闊
策劃:李霞
執行:柴靜 徐華陵
指導單位
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支持單位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