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9/04 15:14:08
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特稿|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蓄能成勢

字體:

  中老鐵路上列車飛馳,沿邊産業園裏“一房難求”,跨國文體活動蓬勃開展……近年來,雲南發揮區位優勢,以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統攬對外開放工作,主動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框架,開放能級不斷提升。新形勢下,雲南正以奮發進取姿態,加強與周邊“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推動輻射中心建設再上&階,更好服務國家周邊工作大局。

  互聯互通取得突破

  8月28日下午,悠長的鳴笛聲中,一列滿載11櫃新鮮雲南特色果蔬的“鄭和號”海公鐵國際多式聯運班列,從昆明市騰俊國際陸港出發,朝着老撾萬象駛去。  

  7月4日,“鄭和號”海公鐵國際多式聯運班列首發列車在昆明市騰俊國際陸港公鐵聯運中心等候發車。(彭奕凱 攝)

  “班列沿中老鐵路直達老撾萬象,隨後通過公路接駁至泰國林查班港,最終換乘海運抵達新加坡。”雲南騰俊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俠説,今後,這條連接雲南與印度洋的新線路將常態化運行,為沿線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

  依託中老鐵路,中國製造的機電産品、農産品與老撾、泰國的天然橡膠、熱帶水果等“雙向奔赴”。自通車運營以來,截至2025年8月,中老鐵路運輸貨物超660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約1500萬噸,跨境貨物運輸覆蓋國內31個省區市和老撾、泰國、新加坡等19個國家和地區,商品種類逾3000種。鐵路部門測算,中老鐵路通車後,昆明經老撾至泰國的貨運成本降低30%至50%,老撾境內運輸成本降低20%至40%。“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等鐵路國際運輸新模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雲南對外開放工作,隨着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而騰飛。”雲南省發展改革委瀾湄中心主任楊光説,中老鐵路開通三年多來,中老兩國間貨運時間和物流成本大幅下降,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深化,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

  雲南不斷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和重要通道空間布局,全力打造“1233齣行交通圈”(滇中城市群1小時通達、雲南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1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國際大通道加速形成,使雲南從邊陲末梢變身開放前沿。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夏俊松説,目前,“五齣境”高速公路通道中越、中老泰、中緬瑞麗、中緬清水河、中緬印通道已實現雲南境內段全程高速化;“五齣境”鐵路通道中老通道等建成,中緬清水河通道大理至臨滄鐵路、中緬瑞麗通道大理至保山段建成通車;航空網加快構建,昆明至南亞東南亞客運通航點26個,居全國第一。

  帶動産業轉型升級

  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動養鎮的中老鐵路野象谷站貨物發送量逐年增長,已成為鐵路物流的“旱碼頭”。距離野象谷貨運站約1公里的西雙版納天然橡膠綠色智能物流綜合園建設正酣。

  “項目設計庫容5萬噸,功能定位為期貨和現貨交割專用標準化智能倉庫及配套物流服務和交易交割中心,能滿足天然橡膠産品倉儲需求,還可延伸天然橡膠産業鏈條,實現産業集群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西雙版納景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樂説,來自南亞東南亞的橡膠原料可通過鐵路運抵,加工後通過鐵路分銷至國內外市場,形成高效産業鏈閉環。

  橡膠、鮮切花等種植面積和産量位於全國前列;沿邊産業園區加快建設,有序承接東部企業轉移……雲南以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産業、大産業帶動大發展,與周邊國家實現互利合作,跑出開放發展“加速度”。

  位於瑞麗市的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內,雲南攝氏度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機器運轉聲持續不斷,工人們正忙着趕制訂單。公司總經理王彪説:“從江蘇過來投資建廠,邊境資源、口岸便利是我們決定在瑞麗發展的重要原因。生産線今年3月投産,生産的部分服裝産品銷往周邊國家。”

  目前,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已有38家企業投産,産業領域覆蓋服裝製造、電子加工、食品加工等。“接下來,我們將以本地源頭企業為抓手,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突出對緬進口商品原材料落地加工優勢,努力挖掘下游合作企業,逐步形成‘一條龍’生産模式,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到畹町投資興業。”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王咏説。

  近年來,雲南以昆明國際樞紐口岸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麗重點樞紐口岸為龍頭,以孟定清水河、猴橋、天保、關累港物流節點口岸為支撐的“1+3+4+N”口岸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各口岸通關效率持續提升。作為進出口貨物的重要空中通道,今年上半年,昆明長水機場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口貨物3.7萬噸,同比增長29.1%。

  “雲南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全省上下形成大抓産業、主抓工業的態勢,産業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輻射能力持續增強。”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名譽所長馬勇説。

  提升對外開放能級

  今年6月在昆明舉辦的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共吸引7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2500多家企業參展。  

  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旅居雲南館(胡超 攝)

  博覽會期間,一款産自馬來西亞的曲奇餅乾,因其味道可口、包裝精美,吸引大量消費者購買。“南博會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産品的平台,讓我們有機會直接與中國的消費者交流。”曲奇餅乾展位現場負責人帕德里克説,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希望借助南博會契機,共享“中國機遇”。

  中國-南亞博覽會已成功舉辦9屆,經過十餘年精心培育,這場盛會成為中國與南亞國家深化互利合作的務實平台。“對於南亞東南亞的企業而言,南博會不僅是一個展示産品的窗口,更是一個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尋找合作機遇的寶貴機會。”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國家項目協調員王璟瑜説,未來,南博會將繼續成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年來,雲南與周邊國家開展“走親戚式”互訪,成功舉辦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八次領導人會議等國際交流活動。今年6月20日,以“共敘友誼 共促合作”為主題的2025雲南省國際友城合作周主體活動在昆明舉行,來自20個國家的友好省州市嘉賓參加活動。

  雲南省商務廳廳長李朝偉説:“雲南立足與37個國家締結的116對友城關係,發揮‘國際友城+’作用,深化‘友城+展會’‘友城+經濟’融合聯動,邀請友城、組織及企業代表來滇共敘友誼、共促合作。”

  為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區域數字合作新局面,8月28日上午,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在泰國曼谷聯合舉辦的2025年南亞東南亞數字合作大會暨工貿供需對接活動開幕。雲南省副省長劉勇&&,雲南願與各方攜手,共建數字信息大通道、共興數字産業集群、共築數字合作網絡、共育數字英才苗圃,新起點高水平推進數字合作。

  “雲南持續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不斷拓展與周邊國家及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對外開放的能級。”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韓博説。

  人文交流深入開展

  9月1日,西雙版納州動臘縣職業高級中學開學了,老撾籍學生杜樂洋回到了離別兩月的校園。

  “2023年剛到中國留學時,中文説得不流利。現在,我已經能看懂中文寫的商務文件,能和中國合作夥伴討論貿易方案。”杜樂洋説,他畢業後希望從事中老跨境貿易,把家鄉的好東西銷往中國,也把中國的優質商品帶回老撾。

  西雙版納州動臘縣與老撾山水相連,當地以職業高級中學為抓手,積極拓展與老撾的國際教育合作,通過人才培養,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我們通過‘中文+技能’提升教育‘含金量’,根據老撾國內就業市場需求,除中文專業外,還開設物流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國際商務等7個特色專業。”動臘職高高級講師胡雪蓮介紹,目前,學校已累計培養老撾籍學生2489名,他們把在中國學到的技能帶回國,服務老撾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雲南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進一步厚植民意基礎,“心聯通”更緊密。

  目前,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締結國際友城50余對、邊境友好村寨30余對,在緬甸、斯裏蘭卡、老撾等國家實施數百個“小而美”項目,送去專業的醫療隊、清澈的自來水、明亮的鄉村路燈。

  持續組織開展援外醫療活動,赴老撾、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國家開展兒童先心病篩查活動;組織中越自行車“兩國一賽道”、中緬馬拉松“一馬跑兩國”等窗口特色賽事;在雲南學習開火車的老撾姑娘,回國後走上了心儀崗位……人文交流不斷深化,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民心相通。 (記者 王長山 伍曉陽 丁怡全)

  刊於《參考消息》2025年9月4日第9版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