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9/02 08:47:28
來源:《瞭望》

瞭望丨旅居雲南正勃興

字體:

  ◇今年1月至7月,雲南旅居人數已達330.74萬人,同比增長46.3%。這些旅居者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把雲南當成日常棲居的第二故鄉,為雲南旅居經濟蓬勃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旅居以更長的停留時間為紐帶,將吃、住、玩、游、購、娛等體驗深度融合,詮釋了從短暫游覽到深度沉浸的業態轉變,也昭示出文旅産業從單一觀光向多元體驗的升級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長山 王賢思 嚴勇

  雲南省大理州沙溪鎮寺登村一景(2025 年 4 月 18 日攝) 劉蓮芬 攝

  七彩雲南,山川壯麗,氣候宜人,文化多元,是人們眼中的“詩和遠方”。

  始於山水,歸於煙火。這裡時光柔軟,需要細細體驗。從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越來越多旅行者放慢腳步,駐足旅居,深度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當前,旅居已成為雲南文旅新業態。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旅居雲南人數已達330.74萬人,同比增長46.3%,盡顯旅居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勁態勢。

  避暑旅居熱

  旅居者曾列過一份“雲南浪漫清單”:在洱海等一場不設鬧鐘的日出;跟佤族奶奶學用草木染布;雨季上山採菌子,賭運氣也拼眼力;深夜的火塘邊,聽本地人用方言講故事……

  品古滇文化、賞大美盛景、嘗菌子鮮香、穿雨林秘境、吹雪山涼風……夏日的雲南,避暑游、採菌游和跨境游等業態交相輝映,共同描繪着一幅文旅融合的生動圖景,吸引旅居客紛至沓來。

  到雲南避暑,由來已久。明代楊慎曾留下“五月滇南煙景別,清涼國裏無煩熱”的詩句,生動描繪了雲南夏日的清涼愜意。據氣象部門常年氣候值統計,7月,雲南省常年平均氣溫為21.9℃,其中71個縣市區的人體舒適度在舒適等級內,全省55%的縣市區適宜開展避暑旅游。炎炎夏日裏,寶貴的“清涼”資源為打造避暑經濟提供了一劑“涼”方。

  在擁有“19.7℃夏天”的雲南曲靖市,一些居民通過與專業運營機構合作,由企業統一裝修運營後,閒置房屋煥然一新,面向國內外旅居客出租。今年夏天,酈程旅居公司在益寧街道牛街社區運營的旅居村,能夠提供百餘張床位及三餐服務,目前已接待200多名川渝旅居客。

  在這裡,旅居客避開酷暑,體驗到雲南的清涼一夏和特有的生活氣息。“不僅氣候舒服,推開門就是稻田和花海,讓人心情愉悅。”退休後,湖南的周女士去過不少地方,最終被曲靖市馬龍區土瓜衝村吸引,短租下一處小院,開啟旅居生活。

  為更好滿足旅居客需求,雲南推出滇西北、滇中、滇東方向的避暑旅居地,受到海內外歡迎。相關平台數據顯示,雲南暑期長租訂單同比增長67%,平均租期達45天。

  學者認為,避暑旅居,讓游客在清涼中享受詩意生活,更讓雲南等文旅大省得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編織起一張覆蓋全省的旅居網絡。

  “入夏以來,我們家房子幾乎天天滿租。”昆明一民宿老闆張程説。避暑旅居這種模式像一條紐帶,帶動餐飲、交通、文化體驗等周邊産業蓬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一種生活方式叫旅居

  在滇池畔的海晏村等一場浪漫日落,在普洱景邁山的古茶林邂逅雲海,抑或是慵懶曬太陽,泡上一杯普洱茶和親手衝的咖啡……雲南的旅居更代表一種生活方式。

  四川人繆鵬灼喜歡旅游,年輕時走遍四方,目前在昆明滇池邊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漁村海晏村定居。“這裡有看不厭的落日和濃濃的生活氣息,深深吸引了我。”他説,這裡因“最美日落打卡地”聞名遐邇,成為天南地北旅居客的詩意棲居地。

  從“短暫停留”轉向“詩意棲居”,越來越多的游客在紅河、西雙版納、大理等地的旅居村探尋棲居生活。他們在這裡租房住下,融入當地社區,像當地人一樣買菜做飯、散步聊天,體驗着一種慢節奏的生活,旅居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從“旅游”到“旅居”,是旅游業態的深層迭代。旅居將吃、住、玩、游、購、娛等體驗深度融合,詮釋了從短暫游覽到深度沉浸的業態轉變,也昭示出文旅産業從單一觀光向多元體驗的升級。

  作為旅游大省,傳統旅游模式下,雲南“門票經濟”佔據重要位置,但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旅居模式下,游客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到當地生活,感受不一樣的煙火氣。旅居業態既在見證中國旅游消費的深度變革,也在回應大眾對優質生活的深度需求:既要山水之美,也要現代便利;既求身心休憩,也需事業延續;既享生態饋贈,更重可持續發展。

  旅居産業蓬勃發展,為雲南各地注入新動能。在大理,長期旅居人數超60萬,旅游業從“觀光型”向“沉浸型”轉型,並向民宿、手工藝、在地文化IP等産業鏈延伸;元江縣那諾鄉哈尼梯田旅居項目,恢復了2000畝梯田景觀,還引入社會資本同村集體共同開發,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旅居”變“旅創”,數字游民、文藝創作者等新群體涌入,催生“藝術家第二居所”“鄉村文創工坊”等新興業態,吸引大批藝術人才扎根鄉村,形成文化創意集群。

  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在旅居産品、模式、業態創新方面,雲南依託茶葉、咖啡、花卉、果蔬、道地藥材、溫泉、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創新打造“場景+體驗”旅居産品,推動旅居與文化創意、休閒農業、醫療康養、戶外運動、科普研學等特色産業融合發展。把非遺、文創、采風創作、公益電影放映等有機植入旅居村(社區),整合農家書屋、藝術家第二居所等文化場所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豐富了旅居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來了不想走 走了還想來

  昆明西山區大墨雨村是一個有300多年歷史的彝族古村落,氣候宜人、民風淳樸。

  幾年前,四川人郭鵬在這裡旅居,成為“新村民”。他潛心斫琴的同時,也靜靜享受這裡的悠閒時光。“柴米油鹽才叫日子。”如今,郭鵬父母也搬來一起生活,租下一畝多地養雞種菜,還經營一家川菜館。

  在雲南,像郭鵬這樣的旅居客越來越多,他們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把雲南當成日常棲居的第二故鄉。

  “旅居雲南”是雲南在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中的主動作為。雲南用好用活氣候、文化等優勢,推動“旅居雲南”高質量發展,帶動民宿、康養、文化體驗等産業蓬勃發展。

  自2024年6月全面推開以來,旅居雲南持續受到關注。作為旅游市場的新興業態,旅居熱度持續走高,從“走馬觀花”到“安家落戶”,從“游客”到“旅居客”,旅居重構了游客與旅游、游客與目的地的關係,旅居雲南建設體現了雲南推動觀光游向深度游轉變,成為加快旅游産品、業態、模式創新的全新探索。

  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説,在推動這一新興業態發展建設中,一些基本的原則、觀念、方法和路徑正在進一步厘清,發展建設的紅線、底線和上限也越來越明確。同時,旅居雲南建設也對雲南全省文旅服務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以“清單”擘畫發展路徑。今年6月,《雲南省旅居發展正反面清單》發布。該清單以“十支持十不得”為框架,首次系統化界定旅居發展的路徑和邊界,將為“旅居雲南”建設沿着科學軌道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清單明確支持方向,引導市場發展,同時劃定禁止紅線,守住生態、土地、文化底線,實現“旅居雲南”可持續發展,引導、規範雲南旅居業態高質量發展。支持將旅居客人納入社會綜合治理,享受居民同等待遇,構建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這為全國旅居發展作出示範。

  以“示範”撬動全域發展。雲南將遴選打造100個旅居試點,推出“寶藏小城”“煙火鄉村”等一批示範項目,做實“旅居”雲南品牌。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年準備推30個左右,這30個要嚴格標準,經得住考驗。此外,正在抓緊發起旅居標準指引制定,推動OTA平台開設雲南旅居專題,實現旅居産品實質性上線等工作。同時,圍繞旅居雲南,各相關部門從消費端推動雲南旅游從觀光游向深度游升級,聚焦食住行、康體居、醫養學等持續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深化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建設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從供給端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培育各類旅居企業。

  以“誠信”守護山水詩意。8月12日,《雲南省進一步加強旅游市場誠信建設10條措施》正式實施,旨在營造良好的旅游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措施》着重構建層次分明的三級監管體系,對守信主體給予激勵,對失信行為加強約束,對嚴重失信情形實施重點監管,同時細化了不誠信經營行為分類標準和列入聯合懲戒標準。

  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持續織密誠信監管網絡,讓“誠信旅游”成為雲南的鮮明標識,讓游客來了放心、玩得舒心,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再來。

  (《瞭望》2025年第35期)

【糾錯】 【責任編輯:劉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