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8/21 18:57:08
來源:新華社

雲南南華:一朵菌子,何以成為亮眼的産業名片

字體:

  交易市場商戶雲集,冷鏈車滿載鮮菌前往全國各地;智慧化工廠科技賦能,實現食用菌周年生産;加工車間機器轟鳴,鮮菌變身多元産品……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一朵小小的菌子,正串聯起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以蓬勃活力成為這座城市亮眼的産業名片。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以食用菌産業聞名的南華縣,在交易市場、田間地頭和生産車間內探尋一朵菌子繪就的産業振興圖景。

  用好資源稟賦築牢産業根基——

  南華縣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溫和的氣候和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孕育了豐富的野生菌資源,野生食用菌品類超過350種。近年來,南華縣把食用菌産業作為重點特色産業培育發展,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增量。

8月20日,雲南·南華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商戶李曉燕正在打包松茸。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下午兩點,雲南·南華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內一派熱鬧景象。商戶李曉燕正將剛分揀好的松茸打包發貨。“進入産季以來,線上線下的訂單都供不應求,僅野生食用菌銷售額就超過100萬元。”李曉燕説,新鮮採摘的野生菌通過冷鏈物流,1到2天內即可出現在北京、廣東等地的餐桌上。

  不斷完善的物流體系打通了南華食用菌的出山通道。依託野生菌交易中心這一樞紐,南華縣建成冷鏈倉儲中心,與順豐等物流企業合作搭建起快速運輸網絡,2024年野生食用菌交易量達1.38萬噸,交易額突破19億元,增長勢頭強勁。

  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升級——

  為了彌補野生菌生長季節性強的短板,南華縣積極探索人工食用菌種植,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企業,大力發展規模化種植。截至2024年,南華縣人工食用菌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

  在南華縣食用菌種植試驗示範基地,雲南滇食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王燕洪正忙着和務工人員一起采收大棚裏的紅托竹蓀。“公司承包的基地創新採用了大棚覆土栽培和林下種植兩種模式,可實現反季和錯季生産。”王燕洪説。

這是8月20日拍攝的南華縣食用菌種植試驗示範基地內紅托竹蓀覆土栽培大棚。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走進雲南匯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全自動菌包生産線正有序運轉,這座佔地170余畝的智慧化工廠於今年6月底投産,目前每天生産菌棒4萬餘棒,預計年産鹿茸菇、海鮮菇等品種鮮菇5.5萬噸。

  “我們建立了‘集中制棒+分散出菇’的模式,讓更多農戶共享産業發展的紅利。”公司董事長卓智勇介紹,工廠不僅搭建起高效的生産線,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食用菌,實現聯農帶農、穩定增收。

  延鏈補鏈提升産業附加值——

  松茸醬、菌湯包、野生食用菌凍幹……南華縣咪依嚕天然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展廳內,各類食用菌加工産品琳瑯滿目,公司董事長余躍先正為來訪的客商介紹産品。

  “通過精深加工,南華的菌子能夠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余躍先説,公司已推出140余種食用菌加工産品,生産的速凍松茸、牛肝菌等産品常年出口意大利、法國、日本等國家,2024年産值突破1億元。

南華縣咪依嚕天然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推出的食用菌加工産品。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這是南華縣延長食用菌産業鏈的縮影。通過用地優惠、貸款幫扶等政策,南華縣培育了一批食用菌加工企業,形成鮮菌速凍、幹制等多種加工模式,不斷提升食用菌加工産品附加值。

  此外,南華縣還打造野生菌美食文化節、食用菌採摘體驗等新業態,推動“種植、加工、銷售、文旅”全鏈條深度融合,激發産業活力。2024年,全縣食用菌産業綜合産值達76.45億元,一朵朵菌子在南華縣正撐起富民強縣的大産業。(記者 熊軒昂)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