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8/14 11:27:49
來源:新華網

千里邊疆國旗飄|怒江瀘水:用紅色堅守鑄牢邊疆文化認同之基

字體:

  雖已進入8月,但位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片馬鎮的怒江邊境管理支隊魯掌邊境派出所風雪丫口執勤點仍被濃重的霧氣籠罩。風雪丫口兩側是高聳雲端的山峰,這裡最低氣溫零下20℃左右,每年有4到6個月為大雪封山期,日照短、風期長、風力大、降水多、環境惡劣。戍邊人常年在這裡守護着祖國的疆土。這裡也承載着邊疆各族群眾濃厚的家國情懷,成為文化認同的精神地標。

  鋼鐵哨所鑄忠魂 紅色地標續榮光

  早在20世紀50年代,風雪丫口不通車、不通電,物資供給困難、生活環境艱苦,成立於1956年的雲南怒江風雪丫口哨卡成為最艱苦的哨所之一。近50年間,一代代戍邊人秉承“以邊疆為家、以艱苦為榮”的理念,戰天鬥地、戍邊衛國,用血肉之軀構築了守衛邊疆的鋼鐵長城。

早晨被霧氣籠罩的風雪丫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月7日攝)。新華網發

  2019年8月,怒江邊境管理支隊再次設立風雪丫口執勤點,由魯掌邊境派出所成立執勤隊進駐風雪丫口,開展邊境管控、服務群眾等工作,續寫移民管理警察在風雪丫口戍邊衛國的新篇章。

  如今,修復後的哨所舊址已成為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於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為廣大民警和人民群眾提供強大的精神源泉,再現英雄哨卡愛邊守邊強邊固邊的先進事跡。展廳內,陳列着不同歷史時期的戍邊制服,“雖然制服款式、人員身份在變遷,但戍邊衛國、服務人民的精神一脈相承、歷久彌新。”魯掌邊境派出所民警祁松霖説。

  目前,派出所民警年齡最大的32歲,年齡最小的才19歲。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在同一個地方用青春、生命,默默地守護着祖國的大好河山。

魯掌邊境派出所民警祁松霖向大家介紹風雪丫口的相關情況(8月7日攝)。新華網發

  祁松霖&&,大家每天面對嚴寒、雨雪、孤獨和危險,但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代表着祖國的尊嚴和榮譽。

  暖心服務凝民心 戍邊精神護邊疆

  在執勤室門口的便民服務區,常年擺放着一壺紅糖薑茶。“薑茶是提供給來往的群眾抵禦寒冷的,並且一直處於加熱狀態,以保證飲用時的溫度。”祁松霖説,服務站裏還準備了充電寶、雨傘、大衣、氧氣瓶、感冒藥等,以應對群眾突發緊急狀況。而這樣的 “暖心”,早已融入戍邊人的日常。

  今年1月,怒江州4個縣市因降雪導致部分路面積雪結冰,致使過往群眾被困、車輛受阻,進退兩難。魯掌邊境派出所風雪丫口執勤點的民輔警迅速前往開展救援,清障、鏟雪、推車……成功保障了群眾安全。像這樣的救援每年都有百餘起,他們被稱為“過往群眾的服務隊”。

雪地裏巡邏的執勤隊(資料圖)。新華網發(供圖)

  “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群眾有所呼,我們就有所應,維護邊境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就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魯掌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風雪丫口執勤點負責人王建明説。作為邊境安全的守護隊、過往群眾的服務隊、紅色精神的宣講隊、高黎貢山的守護隊,風雪丫口執勤隊24小時查緝防控,截至2025年6月,累計查驗人員48萬人次;設立“暖心驛站”救援被困車輛3000余輛次、人員7500餘人次;開展團體紅色教育240余場9800餘人次,接待游客8.2萬餘人次。(完)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