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都龍鎮辣子寨村,歡慶火把節的舞蹈在這個礦山旁的村落跳起,院壩裏迎來了服飾各異的客人,雲南華聯鋅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聯鋅銦”)的職工也受邀前來,與辣子寨村民共度佳節。
多年來,華聯鋅銦探索出“1214”特色工作法,加強各民族職工之間以及廣大職工與周邊村寨群眾的交往交流,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華聯鋅銦職工與各族群眾共同歡度火把節(7月24日攝)。新華網發(華聯鋅銦 供圖)
據了解,華聯鋅銦現有在職職工1982人,除雲南外,還有來自江西、湖南、遼寧、陜西等地的漢族、壯族、苗族、彝族等17個民族的職工。為促進各民族職工共通共融,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華聯鋅銦一直致力於為各民族職工搭建成長平台,讓各民族職工充分融入企業、發揮所長,積極為當地發展作貢獻,被授予“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等稱號。
華聯鋅銦創建了圍繞一個“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抓實“工業反哺農業,促進和諧發展”“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兩項任務、落實一個“扛起強邊固防政治責任”重點、做到“生活、情感、思想、工作”四個融合的“1214”特色工作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發展血脈並力行實踐。
“不論是苗族還是壯族,各民族同事在工作中沒有什麼差異,大家都是‘一家親’。”華聯鋅銦選礦副總工程師蘭希雄説,華聯鋅銦每年制定培訓計劃,重點提高初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能,培養邊疆技術人才。近年來,蘭希雄通過召集技術人員參與科研技改項目方案論證和實施提高技術人員專業能力,共培養7人晉陞高級職稱、10人晉陞中級職稱,培養碩士及以上學歷3人,文山州産業技術領軍人才1人、技術帶頭人1人、技術創新人才4人。
華聯鋅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蘇元介紹,華聯鋅銦在推進職工創新創效活動中堅持為首創者、帶頭人“冠名”,積極組織開展職工先進操作法提煉推廣活動,通過以職工姓名命名的方式,讓職工的成就感、獲得感持續加強。2021年以來,華聯鋅銦共提煉55條以職工命名的先進操作法。
2015年從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壯族青年李自剛便加入了華聯鋅銦。“能在家鄉工作感覺很幸福,工作以來也得到了各類技術培訓,感覺自己成長很快。”李自剛説,他現在已經成為高級技術骨幹,希望未來能在各民族同事的幫助下更上一層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