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7月1日電(記者 浦超)從新能源到生態修復,從城鄉治理到標準建設……近年來,雲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新能源設計、生態修復、城鄉治理等領域持續發力,通過一系列標杆項目與行業標準的落地,勾勒出“綠美國企”的實踐樣本,為雲南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據了解,該集團積極開拓新能源相關業務,構建“集中式+分佈式+特殊場景”光伏矩陣,開展光伏項目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昆明市、紅河州、怒江州等多個州市建設光伏電站;在瀘水市、景谷縣等地區,為村民屋頂鋪設分佈式光伏板,實現“就近發電、就近使用”,有效緩解拉祜族、佤族等居住的偏遠地區局部電網供電壓力。在一些工業産業園和高原牧場,建設光伏電站,同步探索源網荷儲、直流配電等新技術,推動雲南能源結構低碳化。
同時,該集團還積極重塑綠色礦山,深度參與治理高原湖泊。在墨江金礦復墾中,採用“分區規劃+生態長袋護坡”模式,實現高海拔礦區生態重構;在大坪選礦車間改造項目中,設計高效節能破碎、篩分和運輸系統,降低能源消耗,採用先進粉塵收集和凈化技術,改善作業環境,同時注重礦山景觀設計,打造與周邊自然環境協調的礦山公園。該集團市政院深度參與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生態保護等重點工程,在洱海流域實施截污管網深度排查、大理污水系統提質增效工程,構建“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鏈條治理體系,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削減入湖污染負荷,為高原湖泊生態保護築牢屏障。
另外,該集團生態與景觀專項技術委員會深度融入雲南省“綠美城市”與“綠美鄉村”建設。在滇池流域綜合治理中,推進滇池綠道、草海橋下空間段建設等,貫通濱水綠廊、活化橋下閒置空間、構建親水生態網絡,在草海濕地通過生態駁岸修復、水生植物群落構建,提升濕地碳匯能力,打造複合功能帶,優化城市慢行系統,成為市民休閒旅游的網紅打卡點。以“公園城市”理念推動城鄉綠美建設,在西山區草海片區濕地建設及普洱市洗馬湖片區生態修復中,將自然生態修復功能與城市休閒活動深度融合;在昆明樹木園改造中,以保護和展示雲南珍稀樹種資源為先,並新建懸索橋與科普溫室等,打造“産學研用”科普基地;在金碧公園改造中,以“三維解構”為筆,保留古樹天際線,打開封閉綠地;以“新自然主義”為墨,將雲南特色元素繪入景觀長卷,當歷史記憶與當代藝術對話,昆明百年文脈地標重塑煥新,以“綠美春城會客廳”姿態嶄新亮相。
據悉,該集團還牽頭制定了《雲南省民用建築節能技術標準》等多項省級標準,填補高原綠色建築、農業光伏技術空白。同時,該集團已申報省級重大專項3項、綠色建築星級認證12項,形成“標準編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閉環,開展綠色低碳培訓,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等新技術實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