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5月29日電(記者何春好、胡了然)記者日前從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獲悉,雲南怒江高海拔輸電線路巡檢工作因創新應用無人機中繼組網技術,成功實現6條雪山輸電線路無人機巡視全覆蓋,有效破解雪山段線路巡檢難題。
近日,在怒江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之巔,一架搭載紅外相機的無人機正對輸電線路進行精準測溫,實時數據通過中繼無人機回傳至山腳控制系統。
南方電網雲南怒江供電局運用的中繼組網技術應用能夠結合現場實際,採取“雙機協同”或“多機協同”模式,地面控制端控制一台無人機升高到一定高度作為中繼無人機,建立空中通信基站,使無線通信中繼信號覆蓋巡視作業範圍,另一台無人機就能在信號範圍內開展巡視作業。
據了解,雲南怒江6條輸電線路穿越碧羅雪山、高黎貢山等,70%以上路段處於信號盲區,一直未實現無人機巡視全覆蓋,每年因大雪封山長達5個月,積雪厚度超過4米,運維人員巡檢過程耗時、艱險且低效。依託無人機集群,雪山巡檢實現了從山腳直抵海拔4000多米處的桿塔高效巡檢,整體運維效率提升5倍。
“在應對今年初的雪崩倒塔事故時,無人機集群僅用2小時就能完成傳統方式需要3天進行的災情勘測,為應急搶修贏得寶貴時間。”怒江供電局輸電管理所智能運維班班長趙思衛介紹。
“針對怒江翻越雪山的190公里輸電線路,我們加大了線路巡檢頻率,班組使用6&無人機,一天飛行30多架次。”怒江供電局輸電管理所智能運維班班員畢趙權介紹,無人機配備的廣角變焦相機可直接觀測雪山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如發現異常,中長焦相機變焦拍攝鋼塔位置編號,可迅速定位故障點,以便及時開展應急搶險或啟用臨時供電方案。
數據顯示,採用“雙機協作”“多機協同”模式的新技術應用後,雪山線路故障發現效率將提升300%。這套體系將為其他高海拔地區電網運維提供可複製的方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