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法治領航•聚力園區法治建設”暨安寧市産業園區企業營商環境法治宣傳活動在安寧市産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廣場啟動,旨在進一步加強園區法治建設,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這是雲南省以法治力量護航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注腳。2025年是“八五”普法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民普法40周年。作為多民族邊疆省份,雲南省面臨基層法治基礎薄弱、跨境矛盾複雜、民族文化多元等挑戰。通過科技賦能、制度創新、形式融合,雲南省穩步推進“八五”普法規劃實施,深化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推動各項普法工作任務落實落地,讓法治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法治領航•聚力園區法治建設”暨安寧市産業園區企業營商環境法治宣傳活動現場(5月8日攝)。新華網發(供圖)
科技賦能 從“跑斷腿”到“指尖辦”
語音提問即可進行法律諮詢,智能生成法律文書,現場連線值班律師,這是“雲嶺法務通”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帶來的便捷服務。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這樣的終端有179&,覆蓋市、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在2024年內累計解答諮詢1188人次,出具法律意見書462份。

市民正在使用“雲嶺法務通”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3月12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以前找律師得跑幾十公里,現在村裏法律服務機器人和手機都能用。”楚雄市鹿城鎮的張先生通過“雲南掌上12348”微信公眾號,10分鐘內獲得工傷賠償指引,成功維權。楚雄市司法局數據顯示,2024年“雲嶺法務通”線上平台訪問量達4250次,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法律諮詢、文書代寫等7大類服務。目前,通過整合線上線下多平台服務,楚雄市司法局法律服務實現“12348熱線、網絡平台、智能終端、實體窗口”智能互聯,一網通辦。
在楚雄州姚安縣,“雲嶺法務通”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和“法律明白人”工作站一起入駐了民營企業,這是當地司法局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採取的一大舉措。工作站和智能機器人一方面為企業提供經營上的法律諮詢,另一方面也為員工提供法律援助。“司法部門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的同時,也通過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姚安縣棟川鎮司法所所長梁志昌&&。
多樣融合 “非遺+普法”唱響法治“好聲音”
“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夜暴富是陷阱,兄弟姐妹們,我們要萬眾一心打擊犯罪,提高意識保護自我……”在姚安縣,普法工作不僅有科技加持,也融入了當地的民俗文化。
春季以來,多個以普法強基相關內容為主題的花燈節目在姚安縣各個社區內上演,從反詐宣傳到禁毒科普,從拒絕高額彩禮到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宣傳以獨特的唱調回蕩在各個社區內。
2022年以來,姚安縣啟動“三個一”普法活動,即“一個部門挂鉤幫扶&&一支文藝隊,創作一個部門法律劇目,落實一場基層普法演出任務”的法治文藝進鄉村(社區)活動。此後,姚安縣農民戲劇家協會依託“三個一”模式,擔負起普法宣傳劇目的創作、演出任務,深入全縣各鄉鎮村宣傳演出,覆蓋了77個村(居)委會,受益群眾達15萬人次。“我們把宣講地點搬到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變抽象為具體,生動活潑,聽得懂、記得住,深受群眾歡迎。”姚安縣農民戲劇家協會主席趙章才説。
同樣的法治科普,在雲嶺大地不同地區化作了各具特色的文藝形式。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當地人把普法內容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之一“傣族章哈”。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團演員岩溫碗畢業後一直從事章哈表演工作,他參演的章哈節目內容包括歌頌家鄉、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法律知識普及等內容,近3年平均每年在西雙版納州各地上演百餘場。

岩溫龍和同事以快板説唱形式普法(3月20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同在西雙版納州,動海縣動遮鎮曼恩村委會曼拉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法律明白人”岩溫龍則自創了“快板普法”。他組建“快板宣講隊”,將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村規民約等內容,以“傣漢雙語+快板”方式讓群眾喜歡聽、記得住、願執行。
據動海縣司法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自“八五”普法開展以來,動海縣組建了由“四個主體民族學會+民間藝人+村組幹部”構成的104支雙語普法隊,並培育“雲小普”普法志願者71人、“法律明白人”647人,將未成年人保護、打擊偷越國(邊)境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形式多樣的“雙語”普法活動普及到群眾身邊,浸潤到群眾心裏。
制度創新 “法律明白人”激活鄉村善治末梢
在西雙版納曼拉村,普法活動已成為日常。而讓法治觀念深入曼拉村村民內心的,則是村規“曼拉十條”。
“雖有樓房雞亂飛、進村就把臭氣聞、鄰里矛盾常發生”是曼拉村的舊樣貌。後來,曼拉村推行了涵蓋禁毒禁賭、禁止偷越國(邊)境、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等內容的“曼拉十條”。
在“曼拉十條”村規的約束下,這個昔日環境臟亂差、糾紛頻繁發生的“落後”村落變成了有口皆碑的“無訟村”,並獲評“省級文明村鎮”,曼拉村黨支部也先後獲得“雲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雲嶺先鋒紅旗黨支部”稱號。
西雙版納州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游江&&,西雙版納州構建了“法治副村長+法律明白人+法律顧問”三維普法網絡,選派359名“法治副村長”駐村指導,培育2324名“法律明白人”,並配備111名法律專業人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村居法律顧問,實現了基層法律服務全覆蓋。“我們還將推動‘法治副村長’每年駐村普法不少於6次,並為‘法律明白人’提供每年不少於2次的培訓,以進一步提升基層法治服務能力。”游江説。

普洱市思茅區龍潭鄉龍潭村民委員會龍潭村民小組工作人員開展普法工作(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在楚雄州,活躍着7636名“法律明白人”,他們引導群眾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姚安縣大力推行“法律明白人”工作站,讓法律進企業、進社區;在牟定縣,企業負責人兼職“法律明白人”,為員工解決法律問題;祿豐市通過“法律明白人”倡導厚養薄葬、節儉治喪、文明祭掃,樹立文明新風……
在普洱市,當地完善了村級“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顧問”“一村一調解組織”的全覆蓋配備,培育“法律明白人”7301人,並在全市選派年輕幹部到103個鄉(鎮、街道)挂職政法副書記,基層普法力量不斷得到夯實。
截至2024年底,雲南省共培養“法律明白人”11萬餘名,打造“法律明白人工作室”933個,累計建成2100余個縣、鄉、村各級法治文化陣地。
章哈歌聲回蕩在瀾滄江畔,智能終端點亮山間村寨,“法律明白人”繪就法治藍圖。隨着“八五”普法規劃收官之年工作的穩步推進,雲南正不斷創新實踐,帶來更多平安與和諧,以法治之筆書寫着中國式現代化法治建設的邊疆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