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4/14 09:38:27
來源:新華社

走入“貓的平行世界”:95後畫家描繪青年旅居雲南新方式

字體:

  新華社昆明4月13日電(記者趙彩琳)一隻黑貓頭戴郵差帽,爪握郵戳,身後是滇池的翔鷗和農貿市場熙攘的人流……昆明市鼓樓路一處老花園公寓裏,一幅幅畫作中央端坐“黑貓局長”,尾巴輕掃過調色盤。

圖為蘇毅恒創作的“黑貓局長”肖像畫。新華社發

  “它在監督我完成‘貓的昆明漂流日記’”95後青年蘇毅恒放下畫筆笑道。2024年,他從雲南藝術學院畢業後成立繪畫工作室,與一隻黑貓朝夕相伴。自此,貓元素頻繁出現在他的畫中。

  近年來,雲南旅居熱方興未艾,不僅大批老年人來滇康養旅居,一些青年數字游民也選擇來昆明小住,由此催生當地面向青年群體的文旅業態迭代。“融入充滿活力的青年社群成了更多青年旅客的選擇。”蘇毅恒説。

  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擁有一座更大的藝術空間,不僅能陳列形形色色的貓主題畫作,也能聚集一群熱愛貓與藝術的朋友,將萌趣藝術、詩與遠方以及雲南在地文化生活融合,探索青年旅居雲南的新方式。

圖為“貓之郵局”花園一角。新華社發

  一次偶然的契機,他和幾個朋友租下昆明市中心一座花園公寓。蘇毅恒將這裡命名為“貓之郵局”,“貓局長”由一隻黑貓擔任。

  “貓之郵局”裏,法式噴泉、爬滿藤蔓的磚墻、以《百年孤獨》等名著命名的24間房,組成了城市喧囂處一方靜謐的空間。庭院裏增設咖啡烘焙工坊,空氣中浮動着雲南小粒咖啡的香氣;最引人注目的是入口處的“郵局櫥窗”——“貓局長”肖像畫下,擺放着蓋有專屬郵戳的明信片。

圖為蘇毅恒在庭院陳列貓主題畫作。新華社發

  北京的程序員張廣瑞休假期間直奔“貓之郵局”,他説,“陷在代碼迷宮的間隙,抬頭可見翠湖掠過的白鷺,生活仿佛打開了另一種詩意的可能。”38歲的湖北籍自由撰稿人尹曉曼在這裡居住一月有餘,“對着窗外昆明百年滇越鐵路遺跡寫稿,我驚喜地發現創作和生活原為一體。”她説。

  目前,這裡每週定期舉辦茶話會,旅客們通過交流旅居故事,換取貓主題定制明信片;棲居一個月的旅客會收到“漂流證書”,證書背後印着蘇毅恒手繪的昆明地圖,標注着“凌晨五點的篆新市場菌子攤”“海埂大壩最佳喂鷗點”等春城旅居攻略。

  蘇毅恒説,數字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受限於打卡坐班的生活模式,數字游民、遠程工作者越來越多。曾被視為“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也開始被更多人重新審視。

圖為蘇毅恒正在創作貓主題畫作。新華社發

  “‘貓之郵局’是青年群體落地雲南的藝術空間和棲居地。”他説,“去年我在這棟百年老樓住了一個月,每天觀察對面商鋪孃孃們怎麼用方言招呼游客。”如今這些場景變身“貓之郵局”體驗項目:完成“用方言買一斤木姜子”等任務,可兌換繪畫體驗課。

  “走進生活區、逛菜市場、與當地人節奏同步,才能真正觸達昆明。”他説,清晨六點的篆新市場,白族阿媽用手機直播賣雞樅菌,隔壁攤位的越南華僑正打包酸木瓜快遞給上海客人;金馬坊下穿漢服的少女與提着鳥籠遛彎的大爺擦肩而過。這些都是春城傳統與生機並存的日常。

  未來,蘇毅恒計劃與青年旅居客們完成一場共創:打造“黑貓局長”IP,以雲南非遺文化符號“瓦貓”為元素創作更多作品。“希望這些‘郵票’貼遍世界地圖,更多人來雲南‘投遞’身體與夢想。”他説。

  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雲南省旅居人數達228.81萬人,同比增長56.9%。雲南依託自然人文資源,創新推出"旅居+"複合業態,如民族醫藥康養旅居、非遺活化旅居、生態農耕旅居、數字游民聚落等,形成康養療愈、文化傳承、生態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旅居生態,吸引銀發族、自由職業者、新農人等多元群體,構建個性化深度旅居樣本。、

視頻拍攝:何春好 陳紹金

視頻剪輯:趙彩琳

文字:趙彩琳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