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磨黑司法所立足轄區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創新“1+3+N”多方聯合調解模式,依託“麗人志願調解室”等平台強化法治宣傳,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磨黑鎮歷史悠久,聚居着漢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18個民族。青石古道蜿蜒的老街、錯落有致的傳統建築以及當地“滇南鹽都、茶馬古鎮、革命老區、麗人故里”等標籤,吸引着諸多游客前來探訪這個多民族文化匯聚之地。隨着産業發展、經濟業態增多,居民矛盾糾紛數量隨之上升。為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當地成立了“麗人志願調解室”,將黨支部、黨建網格長、人民調解員、志願者以及親戚鄰里關係多方聯合,構建人民調解聯動新格局。
“不光是我們社區,鎮裏其他地方有矛盾也會來這裡調解。”磨黑鎮城鎮社區黨委書記陳梅介紹,在當地,調解社會矛盾不僅有司法、執法部門的參與,法律志願者、街坊鄰里也會加入進來,多方在“麗人志願調解室”集結,坐下來、面對面把矛盾化解。陳梅&&,在實際調解工作中,矛盾雙方在情緒激動時更願意聽村裏有威望的鄉賢或者親朋好友的勸解,“1+3+N”多方聯合調解模式大大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

糾紛調解現場(3月17日攝)。新華網發(楊楨宇 攝)
據磨黑司法所工作人員熊亞祥介紹,當地整合了政法幹警、村(社區)幹部、行業部門負責人、企業幹部等多方力量,組成志願調解員隊伍,充分發揮“五能志願服務隊”(聽曲能跳、彎腰能掃、遇亂能治、開口能調、群眾能找)作用,通過預約式掛號、“點單式”服務、專業化分析等方式,讓基層幹部與人民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矛盾糾紛化解服務。
基於“五能志願服務隊”,當地推動黨員幹部力量下沉網格,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並採取“調解+普法”雙輪驅動的調解模式,將每一起矛盾糾紛調解都當作一堂法治課,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下一步,當地將繼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鞏固志願服務模式、探索法治治理模式等,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構建“紅色磨黑、志願磨黑、法治磨黑”融合發展新局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