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2月8日電 以“深化國際知識産權合作·助力高新産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南亞東南亞國際知識産權創新合作研討會12月7日在雲南省騰衝市舉辦。來自中國、印度、尼泊爾、老撾、泰國、緬甸等國家的200余名國內外知識産權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全球科技創新與國際知識産權保護”“海外知識産權運營與知識産權出口服務”“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等主題開展研討。
作為2024騰衝科學家論壇系列活動之一,本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推動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和知識産權的結合,為國際知識産權運營和保護提供新思路。

圖為南亞東南亞國際知識産權創新合作研討會現場。(昆明高新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供圖)
“在知識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識産權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日益凸顯。”歐洲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中歐知識産權研究院院長余翔&&,如果不重視知識産權、不應用知識産權,那就相當於用原來不太先進的方法去跟掌握先進方法的對手競爭,必定是打不贏的。不光是打,還要合作,要合作也要掌握工具和制度。
記者從研討會獲悉,截至2023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應有量達到了405.1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排名進一步提升到第11位,是10年來全球創新力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知識産權是科技成果的重要體現。”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許春明教授建議,接下來要更加重視專利知識産權質量的提升,從增強知識産權質量自信、應用自信、糾紛應對自信、國際規則話語自信和知識産權人才自信五個方面發力,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知識産權規則體系。
尼泊爾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部級秘書長拉賓德拉·普拉薩德·達卡在發言中説,知識産權在南亞東南亞國家間的合作,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廣泛。通過建立合理的全球科學技術共享和技術轉讓機制,將促進各國科技的健康發展。他希望本次研討會為南亞東南亞國家間技術轉讓與合作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為地區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次研討會由昆明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局)主辦。據介紹,2023年12月,經國家知識産權局認定,昆明高新區升級為全國首批、雲南唯一的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目前,昆明高新區正通過制定實施重點任務和績效指標、設立知識産權運營基金、建設專利導航服務産業創新發展工作機制、構建知識産權大宣傳格局等舉措,打造立足昆明、服務雲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