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大棚再灑一遍水,下午五點會出一批菇。”由於能準確掌控姬松茸的出菇時間,村民都稱林國清為“神算子”。

姬松茸(8月28日攝)。新華網發(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林國清是普洱憫農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指導員,自姬松茸在景谷縣碧安鄉“安家落戶”後,便被公司派駐鄉上指導村民種植姬松茸。
在技術指導問題上,碧安鄉興裕村四組的毛加能最有發言權,毛加能既是發展姬松茸種植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是連續兩年的種植戶,得益於高效的技術指導,他的大棚單次出菇産量均在1.6噸以上,持續的高産使毛加能從“監測對象”變成了“最美致富帶頭人”。

姬松茸種植大棚(8月28日攝)。新華網發(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景谷縣碧安鄉海拔約1300米,年平均氣溫為20.6℃,優越的氣候環境不但能保證姬松茸的高出菇量,還能有效延長採摘周期。“每天可採摘2至3次,一天的産量約600公斤,每年可採8茬,一茬的采收量為1.5噸,可從6月份一直採摘到12月份。”碧安鄉富安社區五組的李發自去年開始種植姬松茸,嘗到“甜頭”後,今年又新增了3個大棚。
小小的姬松茸,現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寵兒”,為助推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活力。“明年我還要加種5個姬松茸大棚。”看著姬松茸的豐收場景,李發堅定地説道。(景谷縣融媒體中心 李冬梅)

毛加能展示採摘的姬松茸(8月28日攝)。新華網發(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林國清在姬松茸大棚查看種植情況(8月28日攝)。新華網發(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