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13 09:28:41
來源:新華網

【西雙版納新觀察⑥】作風革命、效能革命進行時 西雙版納展新貌

字體:

  沒有好的作風,就跑不好新時代的“接力賽”,跑不出發展的加速度,就闖不出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2022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雲南省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若幹規定(試行)》,自此,一場關于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的“接力賽”在雲南跑出“加速度”。

  

  隨後,雲南省各州市大力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推動全省廣大黨員幹部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升,加快推進雲南高品質跨越式發展。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在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中展現出了新的風貌。

  特色産業與項目建設迎“春天”

  自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以來,西雙版納州特色産業發展與項目建設發展勢頭強勁,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2023年以來,西雙版納州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實現良好開局,除了糧食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農村生産生活環境逐步改善外,特色産業發展勢頭良好。説到西雙版納的農特産品,許多人都會想到五顏六色的小糯玉米。2023年,西雙版納小糯玉米種植面積、産量分別較2022年增長180%、212.5%,綜合産值達42.5億元,成為群眾增收的新支撐點。在此過程中,西雙版納也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

種植基地裏,小糯玉米逐漸成熟(2月29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西雙版納大力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以來,我們也迎來很好的發展機遇。”西雙版納雲上良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麗娜介紹,2023年,該公司總産值8000余萬元,同比增長11.5%;公司主要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000余畝,帶動農戶1200余戶,平均每戶增收30000余元;帶動就業200余人,其中包括脫貧戶。

加工廠裏,工人正在對剛採摘的小糯玉米進行分類處理(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雲上良品實業有限公司 供圖)

  據了解,通過兩年的探索,該公司除了種植、加工、銷售端以外,還聯合相關科研單位開展種業研發,申請專家工作站、綠色食品認證、企業標準體係認證,開展文創産品設計開發、溯源體係建設,未來計劃實現小糯玉米全産業鏈發展。

  除了産業發展,項目建設也在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中獲得了大提速。西雙版納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著力轉作風、提效能,全力推進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州列入2023年省級重大項目50個(含3個“重中之重”項目)。特別是新能源産業取得了大發展——24個總裝機198.7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納入全省新能源建設項目清單,新能源並網投産47萬千瓦、超過過去10年新增裝機規模的總和。

  2023年11月、12月,分別位于動海縣西定鄉、動臘縣關累鎮的南弄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和藤蔑山農業光伏發電項目相繼全容量投産。其中,南弄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工程規劃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全容量投産年平均發電量7932萬度,年平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萬噸,替代標準煤3.44萬噸。

動臘縣關累鎮藤蔑山農業光伏發電項目現場(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供圖)

  藤蔑山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全容量投産年平均發電量19830萬度,年平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19萬噸,替代標準煤7.71萬噸。

  它們是版納開展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中新能源項目的代表,也為當地的綠色發展作出了貢獻。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開展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以來,西雙版納州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上持續發力,創新開展産業紅旗村、文化紅旗村、生態紅旗村、人才紅旗村、黨建紅旗村“五面紅旗村”創建活動,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效能優勢,努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景洪市動龍鎮曼費村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依托動龍(240)通道區位優勢,推行“黨支部+企業+黨員+農戶”發展模式,通過支部牽頭、黨員帶頭,以“1個黨支部領航N個邊民互助組”的“1+N”形式引導村民參與互市貿易,拓寬邊民增收渠道。這裏每周日常態開展趕集活動,預計村集體年均增收54萬元,戶年均增收3.6萬元。

景洪市動龍鎮曼費村一景,航拍視角下村寨錯落有致(4月1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打洛鎮曼山村曼芽村民小組正不斷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鄉村文化品牌。“布朗彈唱”是布朗族文化表現形式,曼芽則是“布朗彈唱”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效保護、傳承和弘揚當代價值的代表性村落。據介紹,曼芽村黨支部依托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文化振興為突破,建立“布朗彈唱”傳習所和民族文化展示館,成立阿西管樂隊,搭建平臺,將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推動“布朗彈唱”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曼法岱”,傣語意為“瀾滄江下遊美麗村寨”,正是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村寨,成了生態紅旗村創建中的代表。曼法岱村民小組臨江的一片灘涂地上長滿了木棉花,因此被稱為“木棉花寨”。近年來,曼法岱以“建設美麗家園”為目標,圍繞“木棉花”打好生態福利牌,全面完善村寨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生態綠、環境美、村民富的新鄉村。

  動混鎮曼掃村曼召村小組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業與傣族手工造紙,近年來,該村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岩坎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西雙版納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州級代表性傳承人、西雙版納首屆雨林英才民族文化人才。他率先引進機械打漿工藝,改良造紙技術並無償教授村民,實現制造生産標準化和規模化,開發出茶葉包裝紙、普洱茶禮盒定制、裝飾畫等10個類別的50余種適銷手工紙及其工藝型紙品,延伸傳統工藝産業鏈。

動臘縣動臘鎮會龍村村景優美(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供圖)

  緊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望天樹”的動臘縣動臘鎮會龍村民小組通過“頭雁”引領激發“群雁”活力、建強組織、振興産業、美化生態。黨支部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業,進一步增強“造血”機能;實施滬滇協作項目,與望天樹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建設鄉村旅遊民宿23家、農家樂12家,戶均增收達到1萬元以上;在村內設立黨員示范崗,組織黨員簽訂承諾書,讓黨員“亮身份、亮承諾、樹形象、做示范”,帶頭開展美麗家園建設,實現全村戶戶是花園、家家有風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除了農業産業發展與村容村貌的改善,旅遊在西雙版納的鄉村振興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鄉村旅遊不斷發展,徒步遊成了新興的旅遊方式,基諾山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地點之一。自2022年開始,基諾山鄉雨林徒步旅遊逐漸火熱,發展至今已初具規模,當地開發了22條徒步線路,形成了集戶外活動、民族文化體驗、特定民族節日、動植物科普、手工制茶等于一體的新型研學旅遊模式,雨林徒步旅遊已成為基諾山鄉的特色新名片和重要經濟支柱産業。

  與此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讓鄉村越來越美麗。動臘縣動捧鎮打造“文明+”工作體係新亮點,構建起全鎮精神文明工作龐大網絡,于2023年11月成功創建文明鄉鎮,是全縣首個“整鎮推進”農村精神文明示范建設的鄉鎮,為全縣各項社會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據悉,未來的動捧鎮,將站在“文明鄉鎮”新的起點上,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服務“四區”發展規劃。

 群眾生活便利程度再提升

  在不斷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的過程中,群眾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2023年底,州政務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州醫保、州稅務、州公積金等州級外設服務中心整體進駐,科學構建窗口服務區、咨詢服務區、自助服務區、無障礙通道等功能區域,建立無差別綜窗和分區域專窗,共規范設置76個辦事窗口,群眾辦事越來越便捷。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戴琴介紹,該局著力數字建設,全力提升數字政務服務能力,啟動了便民惠企善政項目建設,依托一個平臺實現“財稅大數據應用、經營主體培育應用、數字政務服務應用”,並探索實踐“雲勘驗”,在全省首推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雲勘驗”服務新模式,打造“不見面審批”全新應用場景,同時,“雲勘驗”還具備全程留痕可追溯的優勢,在確保勘驗標準不降的基礎上,節省辦事時間成本,提高辦證審批效率。

西雙版納州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裏,工作人員正在協助市民辦理事宜(2月29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據悉,2023年,西雙版納州政務服務中心受理辦件301770件,辦結率100%,“好”評率99.99%,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獲得感明顯增強。

  在西雙版納,摩托是群眾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為了保障群眾出行規范、安全,西雙版納的便民服務也在群眾考證、規范管理摩托車上下功夫。西雙版納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民警楊端介紹,為有效解決農村群眾辦證難、考證難的問題,扭轉農村地區無牌無證違法突出的不利局面,西雙版納交警建立“交警便民利民服務超市”。

鄉鎮建立“交警便民利民服務超市”後,群眾可就近辦理車駕管業務(3月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以普文鎮“交警便民利民服務超市”為例,這裏採用“綜合服務辦證大廳+摩托車檢測線”配套建設模式,實現了“一站式”服務,農村群眾可就近辦理52項車駕管業務;同時以直考的方式開展“送考下鄉”活動,採取現場報名、現場體檢、現場學習、現場教育、現場考試的方式,將考場前移至村頭寨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申領摩托車駕駛證。

  

  普文鎮的“交警便民利民服務超市”只是一個縮影,目前全州共建立了7家便民利民服務超市。2023年以來,全州共計開展“送考下鄉”活動309場次,為農村地區群眾辦理摩托車駕駛證3.6萬余本,有效提高了農村地區群眾駕駛證的持證率以及機動車的上牌率。

景洪市晴空萬裏、風光無限(資料圖)。新華網 劉雲 攝

  經濟的發展,生活的便利,讓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在“雨林之城”結出累累碩果。(完)

出品人:韓海闊 胡偉文

監制:李霞 岩溫香

策劃:李寧 康靜 王晶

執行策劃:柴靜 劉雲 李健 王海林

文字:柴靜

攝影:劉雲 徐華陵

剪輯:劉雲 玉應罕

配音:關耀鑫

海報設計:遊娟

鳴謝: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西雙版納州融媒體中心

  相關閱讀:

  【西雙版納新觀察①】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書寫年度“答卷”勁頭足

  【西雙版納新觀察②】“老牌”旅遊城市的新“答卷”

  【西雙版納新觀察③】中老鐵路穿境過 雨林之城譜新篇

  【西雙版納新觀察④】民族團結奏和音 邊境村寨開出幸福之花

  【西雙版納新觀察⑤】一圖速覽西雙版納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