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在雲南臨滄舉行。
新華網昆明12月5日電(記者林碧鋒、嚴勇)“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舉行。研討會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指導思想,匯聚多個領域的專家,圍繞鄉村振興的重點議題展開討論。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0多位專家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對口幫扶、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社會工作等內容展開交流研討,助力鄉村振興事業蓬勃發展。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作主旨發言,從學理上就華中科技大學在螞蟻堆村進行的綜合幫扶展開探討,並強調構網性增能、聚點優勢與實踐研究在搬遷式扶貧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扶貧發展中心黃承偉研究員作主旨發言,對黨中央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決策部署進行深入解讀;臨滄市臨翔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明武介紹了臨滄市臨翔區在鄉村振興中的發展規劃、重點舉措與成效;滇西科技師範學院副校長梅英教授介紹了滇西科技師範學院在人才培養、服務當地等方面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華中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梁茜在相關論壇中作交流分享。
此後,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對口幫扶(校長論壇)、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社會工作4個主題分論壇分別舉行。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對口幫扶”(校長論壇)上,華中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梁茜,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姚江林、廈門大學副校長鄧朝暉,雲南財經大學校長王敏,保山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侯興華,滇西科技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施勇等分享了高校定點幫扶的方法和經驗。與會專家認為,在鄉村振興的偉大歷史階段,高校依託其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應當並且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與會專家走入臨翔區螞蟻堆鄉螞蟻堆村、邦東鄉昔歸村實地調研了螞蟻堆村鄉村振興工作和臨翔茶葉産業發展狀況。在螞蟻堆鄉螞蟻堆村,專家學者們參觀了螞蟻堆村黨群服務中心,聽取了華中科技大學駐村第一書記姜宗顯和華中科技大學駐村博士生團隊對螞蟻堆村工作的介紹,該團隊秉持“扎根鄉土、社區為本”的導向開展“學術研究+社會服務+政策倡導”的行動研究,努力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精神。
臨滄市委副書記楊宇高度評價了華中科技大學在螞蟻堆村的工作,&&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幫扶工作中感受到了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尊重,是真正地與當地平等攜手的共同建設。
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副主任羅朝立詳細詢問了臨滄市定點幫扶的具體工作,提出了在過渡期後幫扶資源的配置問題,探索更加高效的、符合當地發展需求的幫扶方式。與會專家圍繞臨滄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等,就探索新質生産力、有臨滄特色的邊疆産業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等進行了討論。
與會專家還來到螞蟻堆村社會工作服務室,華中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梁茜和臨滄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紹軍共同為“螞蟻堆鄉村振興小院”揭牌。復旦大學趙德余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向德平教授介紹了鄉村振興小院的建立初衷和功能定位,期待鄉村振興小院真正成為凝聚各方智慧、融匯區域經驗的平台。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指導,華中科技大學主辦,滇西科技師範學院承辦,保山學院、美亞聯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據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從2013年起對臨滄市臨翔區開展幫扶工作。十年來,學校堅持將“學校所長”與“臨翔所需”有機結合,從基礎設施、學校教育、科技産業、村鎮規劃、社會工作服務與基層治理等領域綜合發力,推動臨翔區産業、生態、人才、文化與組織全方位振興。學校的定點幫扶工作形成了較為有效的機制和做法並取得顯著成效,學校扶貧辦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