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0月23日電(記者 丁怡全)10月21日上午,雲南省大理市2023年洱海生態調控啟動儀式在挖色鎮舉行。儀式上,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特宣讀生態調控專家意見並接受《生態調控技術指導聘書》。

據了解,今年洱海魚類生態調控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時間為8月21日至9月20日,主要調控對象為銀魚、西太公魚和䱗3種外來小型魚類,主要目的是控制外來小型魚類生長,增加浮游動物生存空間。第二階段時間為10月21日至11月20日,主要調控對像是控藻能力減弱的4公斤以上的鰱鳙和底層擾動性較強的4公斤以上的鯉魚和0.4公斤以上的鯽魚。第三階段時間為12月1日至20日,主要調控對象為西太公魚和䱗等外來小型魚類,主要目的是對即將進入繁殖期的西太公魚、䱗進行調控,減少其種群數量,增加浮游動物生存空間。

2023年洱海魚類生態調控工作採取漁民自願報名審核許可和大理市國投集團參與調控的方式進行。其中,外來小型魚類以漁民自主和大理市國投集團雇傭少數漁民使用絲網和刺網進行調控;大規格鰱鳙鯉鯽在漁民使用刺網進行調控的同時,大理市國投集團還將以“攔趕刺張”聯合漁法開展調控。使用刺網進行生態調控的時間規定在夜間,“攔趕刺張”聯合漁法開展調控主要在白天。(完)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