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青團雲南省委(以下簡稱“團省委”)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結合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實際,紮實謀劃好、推進好主題教育各項工作,推動青年創業、就業取得實效。

雲南省委主題教育第一巡迴指導組調研督導團省委主題教育工作座談會現場(資料圖)。新華網發(共青團雲南省委 供圖)
奮楫爭先 推動主題教育工作走深走實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團省委認真開展“雲嶺青年大學習”,共計組織全省各級團員青年開展青年大學習16期,總計覆蓋超2000余萬人次。

“玫瑰花香”青年説活動現場(資料圖)。新華網發(共青團雲南省委 供圖)
同時,團省委深入實施“青年創業興鄉工程”,將其作為主題教育的重大實踐課題開展調研,進一步調查返鄉創業青年的現狀、需求,摸清情況、精準施策,推動成果轉化並&&《“青年創業興鄉工程”實施方案》,持續深化“文旅之星”“雲茶之星”等“一業一星”青年電商人才培養。
矢志篤行 返鄉創業促進鄉村振興
在引領青年就業創業工作中,團省委書記班子成員找準工作切口,積極開展大學生暑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開發提供實習崗位9800余個;深入推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2023年提供崗位超過5200個;培訓“雲茶之星”電商人才2726人,金融扶持返鄉創業青年754人。

“麥和稻田”俯瞰圖(資料圖)。新華網發(共青團雲南省委 供圖)
其中,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的“麥和稻田”系列文創項目,就是匯聚社會治理創新青春活力的一個典型案例。據介紹,“麥和稻田”由西翥街道大村社區黨委聯合青年人才段聶共同策劃打造,該項目利用田間地頭及周邊現有農用房、民房、地埂等空間,引入新型項目運營思維,重建田野風貌,復興“耕讀”傳統,推廣民族非遺文化、農耕文化主題的文創産品,改變稻田傳統經濟業態,以“出圈”的方式帶動了消費。

“麥和稻田”一隅(7月14日攝)。新華網 李寧 攝
據了解,“麥和稻田”系列文創項目已帶動大村社區群眾固定就業78人,流動就業350餘人,並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興起發展,村民在“家門口”即可就業,不僅每月能拿到工資,年底還能通過集體經濟獲得收益。同時,項目也帶動當地建立了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已接受各大高校實習生200餘人,共同開展鄉村産業發展學習探討。
青年有為 為創業致富貢獻青春力量
雲南省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協會是團省委&&涉農創業青年的橋梁和紐帶,該協會由雲南省各級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鄉村振興青年先鋒以及地方涉農青年企業、行業性組織、農村青年經濟合作組織自願結成。

“咖啡之星”直播競賽現場(資料圖)。新華網發(共青團雲南省委 供圖)
2022年1月以來,該協會在團省委的指導下,參與承辦了“咖啡之星”“核桃之星”等“一業一星”系列品牌活動,動員近300位“三農”主播參與“一業一星”系列活動,通過直播競賽,選出100多位“一業一星”進行專業孵化培訓。如今,“一業一星”的星主播們逐步成為雲南鄉村振興重點産業的“代言人”“帶貨官”。截至目前,“一業一星”品牌系列活動在線上和線下促成了1.3億元農産品銷售和採購意向訂單,除了服務涉農創業青年,也有力助推咖啡、核桃、文旅、林草等産業發展。“一業一星”系列活動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共青團服務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協會推廣的部分産品(7月14日攝)。新華網 李寧 攝
雲南省委主題教育第一巡迴指導組對團省委開展主題教育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要求團省委始終聚焦青年、凝聚青年,引導廣大青年緊緊圍繞省委“3815”戰略實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發揮聰明才智、綻放青春光彩。(完)(李寧 和潤仙 朱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