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主播在介紹彝繡産品(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新華網昆明7月10日電(范芳鈺)10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首屆彝繡文化周開幕式暨“至善彝繡館”開館儀式舉行,來自各地的繡娘將同&競技、以賽代訓,電商主播們通過新媒體矩陣,以南華彝繡現有産品銷售進行直播PK。

東南大學南華彝繡研究中心揭牌(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文化周系列活動持續開展至7月14日,期間有非遺展演、非遺商品展示、第二屆“東大杯”彝族刺繡技能大賽、彝繡電商直播大賽、非遺與傳播田野論壇等活動。

開幕式現場(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此次文化周旨在展現南華彝繡文化與時尚碰撞的文化魅力,詮釋南華彝繡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努力推動南華彝繡走出“深閨”,真正從傳統手藝變成文化産業。

南華彝繡典型針法展示(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開幕式當天還舉行了“至善彝繡館”開館儀式。今年是東南大學定點幫扶南華十周年,“至善彝繡館”由東南大學全額出資230萬元,東南大學師生、校友團隊設計並打造,該館集彝繡展示、體驗及銷售功能於一體,是支撐南華彝繡産業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演唱彝繡主題歌曲《錦繡南華》(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近年來,楚雄州高度重視楚雄彝繡特色文化産業發展,成立彝繡發展工作專班,&&“1+1+N”政策體系。依託定點幫扶資源,在“1+1+N”政策體系的保障推動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南華彝繡走上了現代産業化發展的新道路,成為南華經濟新的增長點。

彝繡産品展示(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2022年,全縣彝繡産業銷售額3489萬元,年增長率超過60%。目前,全縣共有彝繡能手2161人,輻射帶動2萬餘名脫貧人口及197名殘疾人從事彝繡加工。

彝繡技藝展示(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下一步,南華縣將加強與東南大學等定點幫扶&&單位、上級部門的對接交流,挖掘南華縣民族傳統文化資源,促進彝繡文化創新,將鄉村文化振興與民族地區發展有機結合,發揮資源優勢、突出文旅融合、傳承弘揚並舉,擴大延伸民族文化産業鏈,打造一批具有南華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完)

彝繡技藝展示(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彝繡技藝展示(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彝繡技藝展示(攝於7月10日)。新華網 范芳鈺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