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零碳信息通信網絡聯合實驗室2025年會在北京郵電大學科研樓新展廳開幕。本次會議以“信息通信賦能雙碳目標”為主題,匯聚了來自産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會議伊始,北京郵電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趙永利教授致歡迎辭,強調北郵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推動信息通信領域低碳技術創新。中國信通院泰爾實驗室副主任韓鏑指出,信息通信行業既是能源消耗大戶,更是賦能全社會節能減排的關鍵力量,構建零碳網絡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碳中和監測與評估中心副主任王德英從氣候變化角度闡述了減排的緊迫性。她指出,信息通信技術已成為綠色轉型的“神經中樞”,在碳排放監測、能源調度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電網信産集團代表劉澤三分享了智慧園區、虛擬電廠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展示了能源數字化的發展成果。
中國電信首席科學家(原貝爾實驗室院士)畢奇博士在主旨報告中,深入分析了通信網絡能效提升的技術路徑。他指出,5G/6G網絡需要通過智能休眠、動態資源調度等手段實現節能降耗。實驗室主任楊軍作年度工作報告,總結了在綠色能源、綠色節能(基站、機房、數據中心節能)、超低功耗芯片技術研究、新型儲能技術研究、算力網絡優化、碳足跡追蹤等方面的重要進展,提出了下一步在實驗室科研課題申報、科技與産業融合、學術交流、標準編制等方面的重點工作計劃。
會上,北京郵電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執行院長張傑教授正式發布了《零碳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白皮書》。該白皮書由50余家單位共同編制,系統梳理了12項核心技術,包括高能效通信設備、可再生能源融合、碳足跡智能監測等,為全行業推進“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涵蓋路線、方向、步驟的全方位技術指引。

在技術交流環節,重慶大學丁玉棟教授分享了電力電子元器件散熱強化技術,北京乾徑科技有限公司郝君儒探討了低空智聯網在碳監測中的應用,北京博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李慧介紹了數據中心CCUE(算力碳效)優化技術。國家電網重點介紹其在虛擬電廠、數字孿生電網等領域的最新實踐,其中江蘇高郵“綠心”虛擬電廠已實現15分鐘級精準調控。各方&&,希望能夠通過零碳實驗室,聯合多家單位共建“零碳能源通信聯合創新中心”,重點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推動信息通信網絡向零碳目標加速邁進。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國家遙感中心、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國網信通中心(大數據中心)、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創新部、中國電信集團雲網發展部、中國電信集團雲網運營部、中國電信集團政企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設計院、中國通服科技創新部、中國通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通服軟體科技有限公司、中通服諮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市信息通信諮詢設計院有限公司、重慶市中冉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交大朗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浩泰智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管委會等單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出席會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本次年會的召開標誌着我國零碳信息通信網絡發展邁入新階段,將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中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