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嫦娥”飛天逐月宮 探月精神永不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3 11:20:17
來源:新華網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嫦娥”飛天逐月宮 探月精神永不止

字體:

自2020年12月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壤樣品返回地面至今,眾多科研團隊對月壤樣品展開了深入研究,隨着一系列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月壤樣品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嫦娥五號月球研究團隊便是其中一員。他們的親身經歷為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第十一小學的學生們詮釋了科研背後的嚴謹執着與艱辛付出,以及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與力量。

5月22日,該研究團隊科研人員李軍傑在北京鐵路第十一小學舉辦的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中展示了其團隊借助月壤樣品開展科研取得的成果,他&&,發現的最重要的資源當屬氦-3。“地球上的氦-3儲量極為稀少,相比之下,月球被認為蘊藏着豐富的氦-3資源”。他重點介紹了嫦娥5號返回器帶回的月壤樣品中氦-3含量的分析結果,闡述該核素對能源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勘探開發的可行性。李軍傑鼓勵在場青年學生好好學習,永遠保持好奇心。“也許在你們中間,就會誕生第一位在月球蓋房子的工程師!”他説。

嫦娥五號月球研究團隊的另一位科研人員何升把“月壤樣品”形容為月球的“土特産”,他強調“這是最不土的土特産”。活動上,他不僅介紹了我國月球採樣的歷史意義,也分享了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工作的現場照片,展現了研究團隊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在場同學們印象深刻。他鼓勵青少年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未來為國家深空探索貢獻青春力量。

隨後,該團隊成員李婷則向在場的青少年展示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照片。“成年人的頭髮平均直徑是70-100微米,月球礦物顆粒度大概是頭髮直徑的1/7到1/10。”李婷介紹。面對如此細微的礦物,科研團隊要將礦物按不同的大小、種類分開均需手工操作,這對操作人員的專注力、耐力都提出了極高要求。李婷展示了其身穿防護服在超凈室裏分選樣品的照片。她&&,即便重復上萬次機械化動作,都要為了實現科研目標去克服困難、創新奉獻。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批准立項。一代代航天人,發揚探月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正如研究團隊三位科研工作者所説,“嫦娥奔月這個神話故事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六號就是要將神話變為現實。當‘嫦娥’降落在月球上,奔月已不僅僅是神話,更是現實。”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第十一小學大隊輔導員王大為&&,三位科研工作者以“月球尋石”為主線,將嫦娥五號月壤研究轉化為科學探索故事。他們通過展示實驗圖片、數據記錄等方式,將“堅持”“求真”等抽象品質轉化為可觸摸的敘事,也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受到科研的真實歷程。

據介紹,本次活動是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開展,活動旨在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紮實推進教育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市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課程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活動得到了北京市豐台區科學技術協會、中核地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鐵路第十一小學的大力支持。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