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挪威國防部宣布一系列強化軍備舉措,包括陸軍組建芬馬克旅、海軍和空軍推進裝備更新,並在北約框架下與盟友開展聯合軍事行動。分析人士指出,挪威正通過加碼軍備建設、深化盟友合作等方式,持續提升其在北約內部的話語權及地區影響力。
擴建作戰力量
挪威國防大臣桑德維克近日宣布,該國陸軍正式組建芬馬克旅,這是自1982年以來挪威首次新增陸軍旅級作戰單位。該旅駐地設在與俄羅斯接壤的芬馬克地區,定位為“應對複雜國際局勢及邊境安全的戰略部隊”,編制員額6000人,下轄裝甲營、炮兵營等多個加強營戰鬥隊,計劃裝備“豹2”系列坦克、K9榴彈炮和K10彈藥補給車。
芬馬克旅的組建是挪威2024至2036年軍備升級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明確未來12年增加6000億挪威克朗(約合600億美元)防務支出,重點提升軍備能力和威懾效能。按規劃,挪威還將於2026年底前組建駐防南部的“南方旅”,編制員額6500至7500人,除配置與芬馬克旅類似的火力&&外,還將採購法國“凱撒”自行榴彈炮和美國“海馬斯”火箭炮,進一步提升裝備機動性和打擊精度。
兩個新建旅未來將與挪威陸軍現有的一個作戰旅形成戰略協同:一個承擔戰略預備與機動支援任務,兩個分別鎮守南北關鍵戰略方向。此外,挪威陸軍計劃組建內陸警衛隊,負責重要戰略目標防護和反無人作戰等任務。
與此同時,挪威海、空軍持續推進裝備更新。挪威海軍計劃列裝5艘新型護衛艦、5艘新型潛艇,同時引進海上偵察無人機,加速裝備迭代升級。挪威空軍宣布與加拿大研究機構合作研發新型衛星,並增購國産NASAMS先進地空導彈系統。
深化盟友合作
在推進自身軍備建設的同時,挪威持續深化與北約成員國的軍事協作,為盟友提供前沿部署支持並共建聯合演訓&&。近期,美國空軍第345轟炸機聯隊的3架B-1B轟炸機以“北約歐洲特遣部隊”名義進駐挪威奧蘭空軍基地,開展為期14天的前沿動態部署。
部署期間,挪美兩國空軍開展多場戰術交流演練,並聯合執行北極地區巡航和情報共享任務。以奧蘭空軍基地為支點,美軍B-1B轟炸機赴波羅的海空域活動時,挪威派出4架F-35A戰鬥機護航,匈牙利、西班牙分別派遣“鷹獅”“大黃蜂”戰鬥機接續掩護,多國戰機混合編組完成快速打擊和作戰防護聯合演練,檢驗協同作戰能力。
此前,挪威國防部已同意將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挪威駐軍規模從330人增至700人,除現有中部駐防營地外,北部新建駐防點將於今年秋季完工。挪威還依據挪美防務補充協議,向美國等北約盟友提供北部4個軍事基地使用權,為北約在歐洲北部的部署提供關鍵支撐。
參與熱點任務
挪威通過跨區域演訓、裝備出口和參與熱點任務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在北約及全球安全事務中的參與度。
在歐洲範圍內,挪威空軍派遣F-35A戰鬥機赴丹麥參與集中合練,與盟友共享戰術經驗;隨後赴羅馬尼亞加入北約紅藍對抗演練,與盟友深化戰術協同。作為北歐首個列裝F-35A戰鬥機的國家(現役52架,在北約成員國中數量較多),挪威借由該機型相關軍事活動,持續強化在盟友體系中的影響力。此外,挪威和德國簽署65億挪威克朗防務協議,出口適配F-35系列戰鬥機的聯合打擊導彈,推動防務合作向裝備領域延伸。
在全球層面,挪威海軍“阿蒙森”號護衛艦加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赴印太地區進行遠洋部署,其間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海空力量開展聯合演訓,並首次訪問菲律賓、日本港口。有外媒分析認為,此舉標誌着挪威介入印太事務,成為“北約印太化”的推動者之一。同時,挪威海軍還在北約框架下參與紅海“繁榮衛士”行動和“波羅的海哨兵”行動,在多個熱點地區拓展軍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