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天真地依賴美國控制的基礎設施的時代正在終結”,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網站7月27日文章在評論伊朗備受GPS信號中斷問題困擾、探索採用中國北斗系統的消息時指出,此舉傳遞了這樣一個“明確信號”。據伊朗《同胞報》報道,該國正制定一項定位服務遷移計劃,逐步將交通導航、農業監測、物聯網等關鍵領域的定位系統從GPS遷移至中國北斗導航系統。
伊朗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埃赫桑·奇特薩茲本月中旬在接受《同胞報》採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他&&:“北斗系統不僅架構先進、定位精度高,尤其在亞洲地區具備顯著的覆蓋優勢,而且其控制權由中國自主掌握,而非受控於美國。”
半島電視台提到,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暴露後者新的弱點:在為期12天的衝突中,伊朗以及相關水域的船隻多次遭遇GPS信號中斷;以軍暗殺伊朗多名核科學家和高級指揮官,也引發通過滲透電信系統、利用手機追蹤人員位置的擔憂。文章總結道,西方&&不再被信任為單純的溝通渠道,而被視為更廣泛的數字情報戰工具。
此外,據《同胞報》報道,該國自以伊衝突後GPS仍處於不穩定狀態。伊朗國內系統基於安全考量,有時存在主動實施信號干擾的情況。奇特薩茲在採訪中坦言,技術數據表明這些措施並未有效提升國家安全,反而使數百萬互聯網用戶和數千家企業成為受害者。奇特薩茲&&,“正是這些內部干擾促使我們尋求北斗等替代方案”。
據伊朗大學生通訊社27日報道,伊朗本土科技企業正試圖通過軟體升級,實現多系統複合定位功能。當某一系統受干擾時,可切換至其他系統維持精準定位。北斗系統正成為志同道合國家可靠的替代方案,許多新款智能手機尤其是中國品牌已全面兼容該系統。報道稱,轉向使用北斗等系統並加強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並非一種選擇,而是確保可持續安全和保障公民福祉的必要條件。
《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北斗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簽署了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合作文件,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持續擴大北斗國際“朋友圈”,産品出口14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尼日利亞、突尼斯等30多個非洲國家建設北斗CORS站,為當地國土測繪、水利、交通、農業、林業、採礦、車輛管理、氣象監測等多個領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同時,北斗國際交流合作也在持續推進。除深化與俄羅斯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外,中國還與南非、尼日利亞分別簽署了關於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領域合作的雙邊文件。
此前有外媒宣稱,北斗系統正在挑戰美國GPS系統的全球地位。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從不針對誰,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我們將繼續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同其他國家一起讓更多的先進科技成果服務人民,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