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聯服務 | 高溫酷暑有“涼”方,這份熱射病防護攻略請收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4 10:32:53
來源:東線聯勤兵

東聯服務 | 高溫酷暑有“涼”方,這份熱射病防護攻略請收藏!

字體:

  圖片

  高溫酷暑,訓練正酣。基層官兵頂高溫、冒酷暑開展軍事訓練時,稍有不慎可能會引發熱射病。本期,我們邀請第910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李奕鑫為戰友們講解熱射病防護措施,助力戰友們科學施訓。

  一、探秘發病原理:為何會引發熱射病?

  通常情況下,熱射病多數是因為在高溫作業導致。基層官兵因軍事訓練任務的需要,在高溫天氣下開展高強度、超負荷軍事訓練在所難免,特別是高溫下持續訓練、補水補鹽不足、負荷運轉更容易引發熱射病。

  1. 高強度超負荷訓練在全副武裝訓練以及緊張激烈的軍事訓練時,官兵的身體持續進行高強度運轉,會産生大量熱量。當所處環境悶熱,並且通風條件不佳時,身體産生的熱量散發不及時、不充分,極易引發熱射病。

圖片

  2.特殊環境疊加厚重裝具戶外訓練時,由於戶外陽光直射、地表熱量反射,使得環境溫度居高,除了高溫因素,特別是在乾燥、風沙等環境下攜帶裝具執行任務或進行訓練,進一步加劇了身體的散熱困難,大幅增加了熱射病的發病風險。

圖片

  3.個體生理差異影響個別新戰友由於剛參加高強度訓練,身體還未完全適應訓練節奏和高溫環境,對高溫的耐受能力相對較弱,也易引發熱射病;有些體質較弱的戰友,在面對長時間、高強度訓練時,身體機能容易出現疲勞,散熱調節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是熱射病發作的誘因;還有個別戰友身體不適仍參加訓練,由於身體的抵抗力和調節功能相對較弱,在高溫環境下,難以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平衡,成為熱射病的易發人群。

圖片

  二、識別危險信號:熱射病的早期預警和發病表現

  熱射病一般呈階段發展,及時識別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可以有效規避發病風險,避免病情加重。

  1. 早期預警症狀在高溫下進行軍事訓練時,如突然感到頭暈眼花、視物模糊不清、步態不穩、全身乏力、心跳加快,並且伴有大量出汗的情況,這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戰友們要引起足夠重視。此時,應立即採取措施調整狀態,或暫時停止訓練,觀察身體狀態,避免相關症狀進一步加重。

圖片

  2.嚴重發病表現當熱射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患者的體溫會飆升至40℃以上,皮膚摸起來發燙。由於體溫過高,導致汗腺功能衰竭,通常不會出汗。在此基礎上,患者可能會出現意識模糊,對周圍的環境和指令反應遲鈍,甚至發生抽搐昏迷的情況。一旦出現這些嚴重症狀時,必須第一時間作出科學處置和緊急救治。

圖片

  三、築牢防護屏障:預防熱射病的“黃金法則”

  科學防護是預防熱射病發作的關鍵,從訓練計劃到個人防護,都要進行科學論證,從而築牢防護屏障,將熱射病拒之門外。

  1. 科學安排訓練調整時間:避開11:00-15:00高溫時段,訓練時,可採取“分段訓練、多次休息”模式。循序漸進:開展高強度、超負荷訓練時,應採取循序漸進、逐步增強的方式,讓身體適應慢慢適應高溫和耐受程度。靈活調整:根據實時氣溫和訓練任務,及時動態調整訓練計劃。

圖片

  2. 做好個人防護穿戴透氣裝具:訓練時,可攜帶速幹吸汗毛巾等物,身體高熱時可適當松開領口、袖口。隨身攜帶防暑包:在高溫訓練時,可攜帶藿香正氣水、仁丹、清涼油等防暑藥品以備急需。佩戴降溫裝備:條件允許時,可使用降溫背心、冰袖等專業防護用品。

圖片

  3. 正確補水補鹽少量多次飲水:每15-20分鐘喝100-200毫升,全天飲水量不少於3升。補充電解質:訓練時可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可緩解電解質流失。禁止冰冷刺激:在高溫條件下訓練,就避免大量冷飲刺激腸胃,進而引發身體不適。

圖片

  4. 保持良好狀態充足睡眠: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均衡飲食:多吃西瓜、綠豆湯等解暑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主動報告:訓練中感覺不適,應立即向值班員和衞生員如實説明身體情況。

圖片

 四、快速救治指南:熱射病急救的“六步法”

  熱射病搶救必需分秒必爭,稍有延遲,就會導致身體多臟器衰竭。戰友們在訓練時,一旦發現疑似病例,應掌握“脫、泡、測、補、通、靜”六大核心步驟,最大限度降低熱射病帶來的不良危害。

  1. 立即脫離熱環境(脫)立即停止訓練,迅速將患者帶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或空調房(室溫調至16-20℃),立即患者脫去全部衣物,促進快速散熱。

  2. 快速有效降溫(泡)可使用浴桶、水池等容器,將患者軀幹浸泡在2-20℃冷水中(無冷水可用室溫26℃水),同時注意防止淹溺,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態。若無浸泡條件,可採用涼水噴灑配合持續扇風(蒸發降溫)的方式進行降溫,同時可用冰袋、冰帽敷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進行降溫;緊急時,也可用4-10℃生理鹽水進行胃管灌洗或靜脈輸注,對患者體內進行降溫。

  3. 準確測量體溫(測)應使用直腸溫度計(插入深度≥15cm)或耳蝸溫度計測量核心體溫,在進行相關急救措施後,建議每10分鐘復測一次體溫。值得注意的是,腋溫一般不作為熱射病的診斷依據。

  4. 快速補液(補)優先選擇外周粗靜脈,心要時可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使用套管針進行補液;若條件允許時,也可建立骨髓腔通路,可起到快速降溫的目的。液體可選擇生理鹽水或林格液,首次輸液總量應在1500-2000ml,而後可根據患者尿量進行動態調整速度。需要注重的是,早期應避免輸注葡萄糖液體,可防止出現低鈉血症。

  5. 管理氣道(通)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出現昏迷情況,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持續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變化。必要時,可使用口咽通氣道,防止患者出現窒息。

  6. 控制抽搐(靜)若患者出現抽搐情況,應立即使用地西泮等藥物鎮靜,防止患者出現咬舌情況,也可用壓舌板、牙墊保護口腔,避免造成損傷。

圖片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