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官方賬號21日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段小型無人機訓練視頻,並炫耀稱“你見過無人機投下手雷嗎?”然而從俄烏衝突到巴以衝突,小型無人機的這種戰術早已經普及並發展出更多版本,美軍這段視頻也因此遭到全球網民的群嘲,五角大樓被迫緊急刪帖。美國媒體承認,此舉暴露了美國陸軍乃至其他軍種在相關技術上落後於全球趨勢的尷尬處境。
今年1月,美軍訓練用無人機投擲小型炸彈。
完全與全球趨勢脫節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2日稱,美國陸軍宣稱“有史以來第一次展示從小型無人機上投下實彈手雷的情況”。該測試是美國陸軍第七訓練司令部、烏克蘭聯合多國訓練小組和美國第173空降旅的士兵上個月在德國格拉芬沃爾軍事訓練基地進行的,美國陸軍人員先後將M67破片手雷以及M69練習手雷裝到配備有專門投擲機構的小型四軸無人機上,然後操作無人機將手雷投擲到靶場上的汽車形狀靶標。美國陸軍在聲明中宣稱,這次現場測試將為未來的訓練提供寶貴經驗。“雖然這只是對該能力的初步測試,但從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將有助於建立全球範圍的防禦能力。”
然而讓美國陸軍沒有想到的是,該視頻的配文“你見過無人機投下手雷嗎”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熱傳,並遭到大量嘲諷。《基輔郵報》稱,在美國陸軍相關視頻發布後的幾分鐘內,就遭到全球網民的群嘲,“各方嘲諷變得如此激烈,以至於美軍管理人員被迫在一個小時後將其刪除。”報道列舉了眾多網民的諷刺:“有點令人擔憂的是,美國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開始部署烏克蘭士兵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幾天就採取的戰術。”“美軍已經落伍了。如今俄烏雙方幾乎都沒人再用無人機投擲飛行軌跡不穩定的M67手雷,大多數烏克蘭士兵使用的是各種定制化的改裝彈藥,例如帶有穩定翼的VOG手榴彈。”
烏軍無人機已經開始懸挂火箭筒作戰。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美軍帖文的語氣、視頻內容以及評論都與小型武裝無人機的全球發展情況嚴重脫節。對於“你見過無人機投擲手榴彈嗎”這個問題,任何過去十年曾關注該領域發展的人都會回答“見過”。
“無人機扔手雷”早已流行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回顧稱,使用小型無人機投擲炸彈的做法可以追溯到2016年。報道稱,在2016年到2017年的伊拉克摩蘇爾戰役期間,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就利用無人機在伊拉克政府軍的一輛美制M1坦克正上方投擲了手榴彈。此後這種戰法迅速擴散,駐敘利亞美軍多次遭到反美武裝小型無人機的此類襲擊。同時,改裝版民用無人機,包括攜帶簡易爆炸物的高速無人機,也出現在阿富汗戰場。
飽受這類小型無人機襲擊之後,美國軍方高層幾年前公開承認現代戰爭的性質因此發生了重大轉變。2022年時任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理查德·克拉克陸軍上將警告稱,“我已經在軍隊服役了38年,在我從軍期間,無論是在伊拉克、阿富汗,還是敘利亞的戰場上,我從來不需要抬頭注意觀察天空威脅,因為美軍一直保持着空中優勢,我們的地面部隊總能得到空中掩護。但我們並不是總能擁有這種奢侈的安全感,現在從非常小的四軸飛行器到更大型的無人機,對手的空中威脅越來越多。”
報道稱,克拉克的相關評論發生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如今這場大規模衝突更是讓無人機尤其是小型武裝無人機的重要性展露無遺。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有數千輛坦克裝甲車輛毀於各種廉價無人機之手,雙方的無人機攻防戰也不斷升級,覆蓋坦克全身的格柵裝甲已經成為俄烏戰場上的標誌性裝備,而不懼怕電子干擾的光纖制導無人機數量也越來越多。如今西方援助烏克蘭的坦克裝甲車輛,往往也要首先針對無人機威脅進行改裝之後才會被送上戰場。
由美國領導的烏克蘭聯合多國訓練小組成立於2015年,旨在為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培訓和諮詢,其成員應該對這種戰場趨勢特別清楚。然而烏克蘭聯合多國訓練小組的旅級指揮官菲利普·德雷珀卻在引發嘲笑的這次視頻中宣稱,“這是常規陸軍第一次從小型無人機系統投下實彈。”
事實上,此前烏克蘭方面也多次抱怨美軍忽視小型無人機的戰場作用。接受北約培訓的烏軍士兵就反饋説,包括美軍在內的西方教官不知道如何使用無人機,因為他們只跟遊擊隊打過仗。“他們不重視電子戰,也無視民用無人機的價值,往往拿着紙質地圖部署戰術。”
怎麼就是“不長記性”?
更諷刺的是,這次事件還暴露出美軍內部對於小型無人機的使用經驗缺乏交流,因為其實這並非美國陸軍首次展示“無人機投下實彈”。早在2023年美國陸軍就在一份新聞稿裏宣稱,“美國陸軍人員第一次直接從Skydio公司製造的小型四軸無人機投下實彈,我們擁有了天空中的眼睛。”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陸軍基地布拉格堡也於去年宣布“正式成為美國陸軍可以訓練使用小型無人機投放實彈的‘第一個設施’”。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擔憂地&&,美軍對於小型無人機戰場作用的漠視,可能導致未來美軍無法正確應對這種新威脅。例如美國陸軍最近在坦克戰手冊中新增關於反無人機戰術的章節,就因為沒有汲取俄烏衝突的經驗、落後於時代而受到廣泛批評。該手冊建議坦克指揮官站在敞開的炮塔艙口,用手勢向其他友軍發出敵方無人機到來的信號,並使用坦克的120毫米主炮發射M1028炮彈(相當於大號霰彈槍彈)作為主要的反無人機手段。但這些措施不僅不太可能有效,而且還增加了風險——“該手冊似乎認為,美軍坦克部隊在發現無人機後有充裕的時間打手勢、關閉艙蓋、向指揮部報告以及變換隊形。而在現實世界中,他們只有幾秒鐘的反應時間”。同時敞開的坦克炮塔艙口很可能成為對手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突破坦克防禦的薄弱環節。
美軍也在採取改進措施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儘管美軍對於小型無人機的戰場使用存在各種問題,但五角大樓並非對此一無所知,當前也在採取相關改進措施。
據《日本時報》21日報道,“為了滿足21世紀的戰爭需求”,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近日已命令五角大樓加快採用並增加部署各種小型無人機,“將它們視為類似於子彈、手榴彈和其他彈藥的消耗性裝備”。報道稱,這項新計劃旨在加快重量小於25公斤的小型無人系統的生産、試驗和部署。赫格塞思在本月早些時候簽署的一份備忘錄中寫道,“美國軍隊沒有配備現代戰場所需的致命小型無人機”。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陸軍長期被要求對消耗性小型無人機的使用情況進行核算,就像對待直升機等昂貴的高端系統一樣。然而俄烏衝突的經驗證明,小型無人機屬於消耗品,損失量非常大。此前美軍政策“過度監管”此類無人裝備系統的採購、測試、培訓和部署,導致美軍使用廉價無人機進行快速試驗和訓練變得困難。為了加快這一進程,赫格塞思下令取消相關“限制性內部政策”,目標是到2026年底為美軍大量配備低成本、消耗性的無人機,並優先部署給印太地區的作戰部隊。
美國陸軍也開始考慮各種應對廉價無人機的措施,包括加速研製和裝備各種主動與被動反無人機探測雷達,以及廉價的防空導彈、射頻干擾裝置和定向能武器等針對無人機的軟硬殺傷性武器。在汲取了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中,裝甲車輛容易遭到無人機襲擊的經驗教訓後,美國陸軍在2026財年預算中提出耗費9200萬美元,為其履帶式戰鬥車輛採購超過1500套被動頂部攻擊防護附加裝甲系統,以保護它們脆弱的頂部,“因為巡飛彈和FPV無人機的攻擊已經完全改變了現代戰爭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