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裏硅谷科技公司多選擇“不參軍”,但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等美國政府機構一直都在着力加強與硅谷的&&,這成為近些年來一批“硅谷基因”防務公司得以發展的土壤。
在特朗普走馬上任的前夜,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6日《美國國防工業準備迎接特朗普領導下的科技改革》報道中有着如下一段表述:“由科技億萬富翁彼得·蒂爾共同創立的帕蘭提爾和無人機製造商安杜裏爾等新興防務技術集團,它們已經在積極爭奪8500億美元防務預算的大蛋糕,這也讓傳統防務製造商的投資者感到不安。”“俄烏戰爭促進了無人機和其他無人系統的發展,這些系統都發揮了帕蘭提爾和安杜裏爾等公司的優勢。”
風口上的帕蘭提爾和它身後的“硅谷教父”
報道中的帕蘭提爾(Palantir)公司,在去年10月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後,如今已是在股價持續走高中邁入2500+億美元。在它面前,美國的雷神技術、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通用動力、諾斯羅普·格魯門、L3哈里斯這六大防務巨頭的市值已是望塵莫及,即便是頭把交椅的雷神技術RTX,它的市值也尚未突破2千億美元。
這家AI政企服務巨頭創立於2003年,作為創始人的彼得·蒂爾(Peter Thiel)以托爾金奇幻小説《魔戒》中的“真知晶石”帕蘭提爾來給公司命名。帕蘭提爾公司在發展的早期,主要投資除了彼得·蒂爾本人和他領導成立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外,還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風險投資部門In-Q-Tel的投資。而CIA正是這家新公司的第一個政府客戶,此後,帕蘭提爾的政府客戶名單上多了聯邦調查局(FBI)、國家安全局(NSA)、國土安全部(DHS)、國防部……
至於公司的創始人彼得·蒂爾,單以“硅谷教父”來簡介他顯然是不夠的。在《金融時報》的報道中有着“彼得·蒂爾與副總統萬斯關係密切”的只言片語,而事實遠勝於此。特朗普初次參選時,彼得·蒂爾就已是特朗普的著名支持者,這在當時的美國互聯網科技界、硅谷當中堪稱“倒行逆施”。
特朗普2.0時代,彼得·蒂爾作為萬斯的“伯樂”,不僅促成了後者的政治立場180°大轉變,還將萬斯帶進了海湖莊園,在特朗普的競選搭檔、副總統候選人上為他背書。一些政治分析和評論中將此番關係描述為“提線木偶”,而這一點在今天就成了論證特朗普2.0時代防務行業將迎來變革,風險投資基金和華爾街資本等上千億美元扶持起的新興防務企業將迎來做大做強等觀點的一大論據。
一張巨大的投資關係網絡政治光譜相近的二人
這位科技億萬富翁在新興防務企業身上的投資下注,當然不只帕蘭提爾這一家。《金融時報》文字中説到的另一家公司,安杜裏爾(Anduril)公司就與彼得·蒂爾、與帕蘭提爾公司有着千絲萬縷的&&。這當中最直觀的一層&&是,“創始人基金”是安杜裏爾公司的種子輪投資者,並參與了後續多輪融資(包括最近的F輪),而除此之外的,就要從安杜裏爾這家公司的創立説起。
時間倒回到2014年6月,彼時帕爾默·勒基(Palmer Luckey)創立的Oculu VR公司剛被臉書以20億美元收購,剛剛發跡的他參加了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索諾拉島上舉辦的一場務虛會。這場會的主辦方“創始人基金”,正是在上一年他那家公司的A輪投資者。在會上,他認識了“創始人基金”合夥人特雷·斯蒂芬斯(Trae Stephens),二人至此因對國防軍事技術的共同熱愛而結下深厚的友誼。直至2016年,兩人開始考慮聯合創辦一家公司。
也是在這一年,二人都各自迎來了他們的“政治時刻”。2016年9月,勒基因向一個名為Nimble America的右翼組織(美國媒體對該組織的介紹是“通過傳播病毒式錶情包來詆毀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捐贈1萬美元,而成為硅谷、科技媒體嘲諷的對象,VR産品遭到開發者抵制。斯蒂芬斯則是忙於在華盛頓特區游走,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他成為總統過渡團隊的成員,也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國防部國防創新委員會。
名字也是取自《魔戒》要成為下一個偉大的防務公司
帕爾默·勒基的風波,雖有他出來道歉、言稱與該組織切割,但最終結果是2017年3月離開了臉書。他稱因政治觀點“支持特朗普”被解雇,而臉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在2018年4月那場著名的國會聽證會上對此作了否認。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根據美國著名科技媒體《連線》雜誌網站在2018年6月的報道,勒基在離開臉書的第一天就&&上了斯蒂芬斯,準備開始創立他們討論過的那家公司。一週後,勒基就在加州奧蘭治縣家中向創始團隊許下“安杜裏爾將成為下一個偉大的防務公司”的承諾。
接下來,不到半年時間裏發生的事情就是從Oculu、帕蘭提爾公司找來前同事老朋友的加入,&&上創始人基金並順利收到1750萬美元種子輪投資,迅速推出“爆款”産品“自主監視塔”(Autonomous Surveillance Tower,AST)。與彼得·蒂爾的帕蘭提爾公司一樣,勒基從《魔戒》小説中取名字,選擇了小説中意為“西方之焰”的魔法之劍安杜裏爾來命名。勒基對《連線》記者解釋道“我們都是《魔戒》的粉絲”,但顯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恐怕不止於此吧,更可能還包括彼此身上相近的政治光譜。
安杜裏爾公司的小有所成擊敗一眾業界巨頭
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網站2021年10月的報道,得州的一名眾議員最先注意到了安杜裏爾這家初創公司推出的“自主監視塔”,他聯合其他議員提出了《利用所有資源和技術保障邊境安全法案》,旨在通過“自主監視塔”這樣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以每英里僅花費50萬美元的成本來保護美國南部邊境,相對應的是特朗普的隔離墻每英里花費要達2000萬美元。雖然,該法案最終未能成行,但安杜裏爾公司最終還是抓住了這波特朗普政府邊境政策的紅利。
特朗普力推的實體邊境隔離墻與得州議員提議的“技術墻”“電子墻”,二者之間存在着巨大的理念差別。類似這番巨大理念之別的情況在今天的特朗普陣營中比比皆是,並由此在陣營內形成了不同派別,就比如“技術右翼”。
在《連線》雜誌網站的那篇報道中,2017年6月,即公司剛成立不久,安杜裏爾公司高管就開始與國土安全部(DHS)科學技術局硅谷創新計劃的董事總經理梅麗莎·Ho接洽,“他們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廣泛的邊境安全,我們對此很感興趣。”她隨後將安杜裏爾公司介紹給該部下屬的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接下來就有了聖迭戈地區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選擇“自主監視塔”在加州邊境進行試點評估工作。在拿到這塊“敲門磚”後,安杜裏爾公司成功地推開了更大份額的市場大門,同時一個更強勁的競爭對手也在等着它。
自2014年以來,以色列知名防務企業埃爾比特系統(Elbit Systems)在美子公司成功擊敗了波音、通用動力、洛馬、諾格和雷神公司等一眾巨頭,成為CBP邊境監視塔的主要供應商,與CBP簽訂了一系列“綜合固定塔”(Integrated Fixed Tower)訂單。但在2020年,安杜裏爾公司開始上桌分蛋糕了,獲得了CBP的一份為期五年、140座“自主監視塔”(AST)的合同。時間到了2024年9月,該公司宣布完成了第300座AST的部署,已覆蓋美國南部陸地邊境約30%的區域。
所以,單單就“自主監視塔”在這一細分領域的市場表現,説安杜裏爾公司擊敗一眾老牌防務企業贏得CBP的青睞,並非誇大其詞。這份成功,既源於該公司作為初創小型企業的優勢,運營成本低、行動迅速、不到一年的時間即迅速推出原型機並展開測試部署;也離不開公司董事長特雷·斯蒂芬斯在採訪中所披露的,AST在開發上獨闢蹊徑、有着自成一體的産品方法論。當然,安杜裏爾公司在防務市場上的小有所成,還一定少不了美式經典配方——關係網絡。這方面內容,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為讀者一一揭示。(鄭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