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風帆勁|“酒香不怕巷子深” 特色産業綻放嶄新華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9 16:17:35
來源:新華社

破浪前行風帆勁|“酒香不怕巷子深” 特色産業綻放嶄新華彩

字體:

  産業為縣域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活力,為地方持續創造財富、提供就業機會、帶動消費和投資。近年來,各地依託自身獨特資源,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特色産業正蓬勃發展。“小産業”做出了大文章。

  【新引擎——特色産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有效提升當地經濟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了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祁縣地處山西中部,有着“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的美譽。祁縣玻璃器皿製造是傳統特色産業,近些年來,當地不斷提升産品質量、推廣新技術、開發新器型,努力培養專業人才、提升行業標準,積極培育品牌。玻璃器皿生産企業實現從小而散的作坊式經營到成規模的企業化運作,從低端化的薄利多銷到生産高端路線的工藝品,主動融入全球大市場。截至目前,祁縣玻璃已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大竹縣月華鎮的醪糟生産車間。新華社發

  醪糟,是老少皆宜的中國傳統美食。鮮為人知的是,這一碗碗香甜醉人的醪糟,許多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依託優質資源,通過技術創新、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如今的月華鎮,“釀”出的醪糟早已走向世界。出口至加拿大、英國、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當地形成了年産值70億元的“甜蜜産業”。

  一碗碗香甜可口的醪糟,不僅激活了一片片油畫般的糯稻田,還帶火了當地的文旅産業,實現了一二三産業全鏈條發展。

  【新氣象——特色産業集群穩步壯大】

  産業興則百姓富,集群壯則縣域強。為進一步壯大特色産業集群,近年來,各地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産品迭代、技術升級,讓特色産業集群煥發出“新氣象”。

  河北省中南部寧晉縣的東汪鎮是我國最大的蠟燭生産基地,蠟燭産業已有50多年歷史。一年能生産10多億支蠟燭和6億套生日用品,産值達12億元,佔到全國市場份額70%,並出口到歐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這個小鎮從最初單一的照明蠟燭生産到泛烘焙産業的生力軍,産業鏈條不斷延伸、産品更高端化。

  南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擁有世界石都、中國水暖之鄉、中國芯谷等一批産業名片。石材産業是南安市第一個千億産業集群,當地擁有石材生産企業超1700家,上下游産業鏈從業人員25萬多人,年産板材佔全國産量的60%,石材産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進口、出口石材量分別佔全國的60%和55%,贏得了“世界石材看中國、中國石材看南安”的美譽。

  當地企業還把石材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説傢具、擺件,開始做工藝的精緻化。石材産業的新變化不僅是技術升級、生産智能化,還包括給石頭賦予文化內涵、創意設計,讓冰冷的石頭有溫度、有情感。

  【新動能——特色産業引領鄉村振興】

  在廣大農村地區,特色産業正加速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引導群眾在特色産業上拓思路、下功夫,實現群眾增收,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在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蠟梅栽培歷史悠久,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的美譽。近年來,鄢陵縣依託花木生態優勢,大力引導支持蠟梅産業發展,形成了集生産、觀賞、科研、加工於一體的特色産業。

  廣西百色老區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産業。其中,蔬菜、芒果、油茶、八角種植面積都超過百萬畝,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當前,百色已形成了13個優勢特色産業,特色産業已成為鄉村振興重要引擎,助力老區煥發新生機。

  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堅持“生態立縣”,大力發展以多肉植物為主的綠色生態經濟,探索“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新路,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致富“雙贏”。

  一株小小的多肉,逐漸發展成為安樂鎮的特色産業名片,為村民提供增收新選擇的同時,也為當地帶來了産業發展新機遇。

  “酒香不怕巷子深”,各地特色産業正綻放嶄新華彩。

  綜合新華社記者報道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