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0月18日電 題:從“展&”到“藍天”,低空經濟如何“飛”得更好?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毛振華、楊文、李亭
16日,為期四天的第七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啟幕。本次直博會新增低空經濟展示區域,集中展示我國直升機裝備譜係化發展成果與低空經濟産業領域最新進展,受到外界矚目。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低空經濟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從“展&”到“藍天”,我國低空經濟如何“飛”得更好?“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
更智慧:新型航空器優勢互補賦能未來生活
低空經濟,一般是指空域高度範圍1000米以下,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説,低空經濟相關産品主要包括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飛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涉及居民消費和工業應用兩大場景。
與往屆相比,本屆直博會的一大亮點,是在展示各型直升機外,還以專門展廳展示無人機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
輸入指令,可續航120分鐘的無人機就能根據設計好的路線自動巡檢,並通過熱成像和紅外線技術,監測鑽井&&是否漏油、船體有無磕碰等……在直博會低空經濟展廳,無人機企業蜂巢航宇帶來的智能無人機場,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航空救援、無人機配送、工業巡檢、觀光旅游……我國低空經濟正走到大眾身邊,釋放科技發展紅利。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元。“我國低空經濟形成直升機與通用飛機、eVTOL、無人機等多種航空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朱克力説。
10月16日,觀眾在天津直博會低空經濟館內體驗一款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展廳裏,一架外形酷炫、可坐7人的eVTOL格外吸睛。工作人員介紹,該機以純電為動力,最大航程可達300千米。産品為醫療救援市場需求設計,還可同步實現城市空中交通、貨物運輸等應用,預計2027年面世。
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劉文琦在會上&&,該所正在加快多款eVTOL的生産研發,它們在環保性、安全性、低噪聲、低成本和智能化方面優勢顯著。
“在低空經濟廣闊前景下,綠色航空動力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副所長金海良説,電推進動力、氫燃料動力和可持續航空燃料動力分別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通航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是未來低空經濟新能源動力發展的主要代表。
新生態:協同更緊密 場景更多元
京津冀三地首次組建低空經濟展團,聯合展示無人機和新型航空器在新質生産力領域的研發、生産、應用、服務等創新成果。
模擬機上,屏幕上正顯示GIS系統和MR技術生成的虛擬現實場景。隨着機器開啟,座位搖晃、手柄震動,伴隨飛機起降、顛簸等過程中的失重感,記者體驗了一把“開飛機”。“我們開發出虛擬飛行訓練視景系統,可以針對不同城市以及特殊場景搭建對應環境,支持低空環境飛行訓練。”北京賽四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正晨説。
10月14日,工作人員在天津直博會直升機館內調試模擬飛行體驗設備。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天津市濱海新區是我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之一。位於試驗區內的天津港保稅區,依託政策創新與産業鏈優勢,已成為京津冀地區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這裡的無人機試驗空域不斷擴大,為企業提供真實試驗場景,吸引50多家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其中逾八成涉及無人機及低空經濟領域。
首次設立低空經濟館,意味着低空經濟正從單一裝備展示邁向系統化生態呈現的新階段。
低空經濟展館覆蓋了産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包括整機、複合材料、電機、螺旋槳、發動機等核心部件供應商。專注於低空測繪的深圳飛馬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世傑説,直博會作為專業&&,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展示機會。
“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海洋”……低空經濟正從單點突破轉向多元應用發展,期盼更多産教融合落地。
開幕當日,21個覆蓋研發設計、裝備製造、航空培訓等領域的航空産業合作項目集中簽約,中國民航大學、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將共同籌建航空航天製造與服務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聯合開展人才培養與技術攻關。
新挑戰:協力護航低空未來
低空經濟如何才從“展&”真正飛向“藍天”?受訪專家&&,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形成安全可靠的外部發展條件和完整的風險治理體系,有效應對低空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挑戰。
“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體系標準和完備的裝備監管體系支撐,為通航産業發展保駕護航。”國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總監閆鵬建議,加大對低空安全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天津已率先開展了相關探索。據悉,天津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省級飛行服務&&,能整合全市空域數據,實現飛行活動實時調度與風險預警。該&&現已完成測試,預計年內正式上線。
多位專家呼籲,加快制定低空經濟安全管理法規,明確飛行准入、安全標準等細則;完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配套措施,構建民航、軍航、公安等多部門協同監管體系。
10月16日,觀眾在天津直博會直升機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業內人士還建議,進一步推動研發製造、服務運營、基礎設施建設等協同發展,讓低空經濟蘊含的潛能早日轉化為更多現實生産力。
“下一步應加快構建有人機加無人機的協同任務體系,在應急救援等複雜任務中實現效能倍增。積極拓展醫療救護、娛樂飛行、包機等市場,降低使用門檻,不斷繁榮低空經濟市場。”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