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直播間藏着多少套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07:50:55
來源:工人日報

私域直播間藏着多少套路?

字體:

  偽造品牌、炒作“神藥”、推送“狗血”劇情……私域直播“盯”上老年人

  私域直播間藏着多少套路?

  閱讀提示

  當前,私域直播“瞄準”老年群體,一些運營者誘導老年人入群,再開展“花式賣貨”,層層套路讓不少老年人落入“消費陷阱”。

  “一開始是在群裏聽講座、答題領紅包,後來就是在群裏的帶貨直播間看各種‘狗血’劇情,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近日,北京市民江女士告訴《工人日報》記者,自己72歲的父母最近常常沉迷於在微信群裏的各種直播間購買商品,包括保健品、三無化粧品等。

  私域直播,是一種運營者依託自主可控的私域場景(如微信群、企業微信等),實現與特定用戶群體的近距離、高互動、強轉化的針對性直播形式。隨着銀發經濟的不斷發展,私域直播開始“瞄準”老年群體。

  這些針對老年人的私域直播有何特點?記者採訪發現,運營者通常在線下以“掃碼領雞蛋”等噱頭誘導老年人入群,再以私域直播開展“花式賣貨”,層層套路讓不少老年人落入“消費陷阱”。對此,專家建議,應從監管聯動、&&擔責、法律完善等多方面發力,健全私域直播監管體系。

  “掃碼入群即可領雞蛋”

  “我母親最初進群,就是貪小便宜想領雞蛋。”江女士回憶説,自己母親在某次出門買菜時看到了“新客戶進群1元錢給10個富硒雞蛋”的廣告,便掃碼進了群。

  進群後,起初只是一些幾毛幾分的小紅包在群裏刷屏,老人們搶得不亦樂乎。沒過多久,群裏開始推送“健康講座”直播鏈結,號稱“聽講座學習知識,答題就能領紅包”。

  山東的白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父親天天在微信群中的直播間答題,一天能領1~2元的紅包”。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1億人,佔總人口的22%;《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指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預計2035年有望達到 30萬億元左右。

  日益增長的銀發群體消費需求,讓不少人嗅到了老年群體私域直播的商機,而“掃碼領雞蛋”“答題領紅包”這種低門檻、易觸達的方式,便成為他們快速吸引老年用戶、打開私域流量入口的常用策略。

  “進群只是第一步,留住客戶才是關鍵。”一位曾從事過該行業運營及銷售培訓工作的業內人士透露,這類群聊有着一定的“運營套路”:通過定期在群內發布健康養生內容、小額紅包來維繫群成員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後續推銷的成功率,工作人員也會根據客戶的家庭情況、經濟收入和在大群內的活躍程度,篩選一部分“高質量客戶”拉進小群。

  “針對這些‘高質量客戶’,我們還會進一步派‘指導老師’定期跟蹤其情況,其間會搭配銷售産品,引導客戶復購産品。直到客戶沒有消費能力,或者子女介入,我們才會放棄該客戶。”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私域直播“花式賣貨”

  將老年人成功拉入群聊後,各類“花式賣貨”粉墨登場。在江女士向記者展示的群聊記錄中,幾乎隔兩天就有一場以帶貨為目的的直播。多位採訪對象&&,這些微信群中的直播間存在非常多不規範的營銷套路。

  “有主播説自己售賣的是‘中供集團’的産品,在推銷過程中頻繁使用‘中字頭’等字眼,宣稱自己是經過國家認證的正規公司。”白女士説,家裏老人特別信賴這些字眼,購買的時候毫不猶豫。然而,記者在天眼查以“中供”為關鍵詞搜索,發現並沒有符合上述宣傳的企業。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上海雋宜律師事務所創始高級合夥人毛夢凌律師&&,“此類直播間通過偽造品牌、模糊表述,嚴重誤導消費者,已經構成虛假宣傳。”

  這類賣貨往往抓住老年人對健康極度關注的心理,售賣各種保健品。“我父母之前在這些群裏買過全鹿大補丸、羊奶粉、山藥紅曲粉等保健品,還有富硒蔬菜、富硒雞蛋、富硒水等産品。”江女士&&,父母在群裏買的全鹿大補丸都快吃完了,她才發現包裝盒上有特別小的字體寫着“三高人群禁用”,存在標識不醒目的問題,商家也未做特別提醒。

  還有直播間甚至以“狗血劇情”來吸引老人的注意。“有段時間,我父母還抱着手機沉迷於微信群裏的各種‘劇情直播’,諸如‘老婆出軌,虧本甩賣其美容院化粧品’‘父親在中緬邊境有金礦,直播間給老人們謀福利低價出售9.9元小金條’的誇張劇情數不勝數。”江女士説,儘管這些劇情看起來十分荒謬,但自己父母仍然多次購買,直播間的産品也銷量不菲。

  健全涉老私域直播監管體系

  今年8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消費者投訴中,老年消費陷阱、私域引流營銷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和面向廣大受眾的公域直播不同,私域直播在直播主體資質審核、直播內容的合規性審查、消費者權益保護及用戶數據和隱私保護等方面,其監管都更加模糊,更容易規避法律審查。”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彭超&&,這讓信息獲取能力、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較弱的老年群體,更容易成為被侵害的目標。

  2024年7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其中特別指出整治銀發騙局中常見的冒充金融、教育、醫療衞生、司法等領域專業人員,借提供所謂“專業服務”開展不當營銷的行為,以及誇大食品、保健用品功能,誤導坑害消費者等問題。

  “私域直播涉老違法犯罪常跨地域開展,必須推動多部門跨省聯動,才能形成打擊合力。”彭超&&,在監管中,還需壓實&&責任,可要求提供直播技術、小程序服務的企業履行必要的審核義務。

  家庭內部的陪伴與支持同樣重要。“子女應常與老人溝通,幫助老人提升信息識別與維權能力。如若發現老人受騙,則應第一時間協助留存證據,陪同協商或向消協、監管部門投訴。”毛夢凌説。

  “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制定高位階的專門法律,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更穩定、權威的法律保障;此外,還應持續完善和細化標準體系,加快制定銀發經濟各細分領域的産品、服務、管理標準。”彭超建議。(記者 秦亦姝)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