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丨關注網絡安全之二:換臉、代過、寫代碼……AI很“忙”,別當法“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18:39:05
來源:新華社

拍案丨關注網絡安全之二:換臉、代過、寫代碼……AI很“忙”,別當法“盲”!

字體:

  隨着AI技術不斷發展,一些新型違法犯罪行為開始冒頭,給網絡空間安全和群眾人身財産安全帶來威脅,記者採訪多地公安機關,揭示犯罪手法,提升防範意識。

  學AI,竟為“換臉”行騙

  “你們公眾號怎麼開始推薦投資理財App了?靠譜嗎?”今年6月10日,某機構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打開公司公眾號評論區,卻被一連串粉絲留言驚出了一身冷汗。

  工作人員發現,其運營的公眾號不知何時竟發文稱即將停更,並號召粉絲關注另一個投資理財類賬號。工作人員嘗試登錄賬號後&,發現不僅密碼被修改,連公司法人代表信息都被篡改了。

  意識到事態嚴重,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報案。這也是湖北省首起利用AI換臉技術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案。

  接警後,武漢網警迅速成立專案組,研判發現被盜公眾號的操作痕跡為:犯罪分子通過“AI換臉”技術,更換了公司法人信息,又用新的“臉”識別登錄該賬號,進而發布涉詐引流信息。

  順着線索追蹤,專案組很快鎖定了遠在山東濰坊的犯罪嫌疑人阿成(化名)。

  站在民警眼前的阿成,衣着樸素,從事大棚種植,一度令警察懷疑追錯了人。但對其住所搜查時,辦案民警通過技術手段從其電腦已刪除的電子數據中,找到了大量AI換臉素材及非法所得的虛擬貨幣。

  圖為被抓獲的阿成(中)。(武漢市公安局供圖)

  原來,阿成本是美術技工,嫌尋常做圖收入不高,就改行務農,又動了做AI圖掙“輕鬆錢”的歪腦筋。

  2022年5月,他在外網接觸“人臉代過”灰色産業,加入相關群組後,先在各類小型電商&&接單製作人臉圖像,每張收費200元;隨着技術提升,他掌握了生成動態人臉視頻的方法,“報價”也水漲船高,破解一張AI動態的人臉最高能賣到1000元。案發時,已非法獲利40余萬元。

  “跑馬機”作弊成黑産

  還有不法分子瞄上培訓學時,用AI幫人“打卡”。

  今年3月,重慶警方偵查發現,一些駕校學員無需實際練車即可刷滿學時,背後是不法分子使用“跑馬機”並結合AI技術實施作弊。這一犯罪鏈條涉及生産、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已形成黑色産業。

  什麼是“跑馬機”?重慶市南岸區公安分局網安支隊民警介紹,這是利用汽車脈衝信號原理製作的設備,其核心功能是通過侵入並篡改駕培計時系統,並運用AI技術模擬學員動態人像,達成偽造培訓記錄目的。

  通過涉案資金追溯顯示,利益鏈條的源頭是駕校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以提供“快速拿證”為噱頭,吸引學員大量報名繳費獲利。與此同時,上游負責銷售“跑馬機”的黑代理商也獲利不菲。此外,部分駕校還外接訂單“代打卡”獲利,其規模化運作模式顯示,涉“跑馬機”犯罪已演變為機構化犯罪。

  截至目前,重慶警方已打掉涉案違法犯罪團夥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查扣“跑馬機”設備384&,查處涉案駕校34家。

  AI寫代碼,竟成了黑産源頭

  今年2月,重慶萬州區網安部門發現,轄區犯罪嫌疑人王某針對某社交軟體開發群控程序。經調查,一個使用黑産軟體從事各類違法犯罪的團夥浮出水面。

  據萬州區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介紹,大專學歷的王某自學掌握相關技術後,開始招募多名同夥用AI技術編寫程序代碼,製作各類黑産應用程序。這類黑産軟體無需使用官方客戶端,即可直接與後&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具有“多開”“群控”“批量管理”等功能,可實現批量發送消息、紅包等操作。

  圖為重慶市網安幹警正在研判案情。(重慶市公安局供圖)

  令人驚訝的是,王某還根據下游團夥的犯罪需求,“定制”出各種黑産軟體,成為賭博、網絡水軍、電詐等多個犯罪鏈條的技術源頭。

  比如,一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曾是電商從業者,因覺得來錢慢,便與王某技術對接,“轉行”專門從事刷單水軍活動,其在城中村租下一套房子設立“工作室”,招募多人加入。抓捕時,警方在房間裏當場查獲多&用於作案的電腦和手機。

  目前,專案組已順藤摸瓜,先後打掉位於重慶、福建、江蘇等地從事黑産軟體開發及網絡水軍犯罪團夥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查獲各類黑産程序軟體25個,查扣資金500余萬元,作案電腦、手機100余&。

  AI時代已來臨,新技術能做的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想象力。但築牢安全底線的第一守則就是:AI可以很“忙”,但使用它的人不能法盲。掌握AI技術的專業人員,切勿因貪慾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同時各方應加強技術監管,進一步完善生物特徵檢測等AI時代的防偽技術,強化落實對個人隱私和信息的技術保護和法律責任。

  統籌:楊維漢、孫聞

  記者:周聞韜、宋立崑

  編輯:屈婷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