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從物質富足轉向精神豐盈。健康、家庭、興趣愛好等成為新的“幸福砝碼”。因興趣愛好聚合的社群蓬勃興起,成為社會新風潮。這些社群在提升生活品質、改善身體狀況、促進生活技能、學習新知識、拓展社交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
從奔跑的馬拉松團、躍動的廣場舞隊、溫馨的寶媽遛娃群,到專注的電競群,人們因趣相聚,在強健體魄、陶冶性情中互攜互助,活出更飽滿的生命狀態。專業的社群主理人,將愛好與專長融入生活與創業,推動社群創業成為新就業形態的亮眼風景。
青年覺醒:從迷茫到綻放
麥肯錫未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62%的消費者將健康視為日常生活的頭等要事。年輕人的運動目標,已超越單一的塑形減重,更在於通過揮灑汗水釋放自我,在多巴胺和內啡肽的交響中感受精神愉悅。《2025年健身興趣人群趨勢報告》顯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健身成紓解壓力的良方,其帶來的精神充盈感與成就感,正超越體態變化本身。
廈門姑娘翁昕雯大學畢業後,曾囿於日企翻譯的刻板日常。辭職後嘗試普拉提教練、吃播等多種職業,卻深陷迷茫。“當個吃播,把自己喂胖30斤。”她回憶,“那段時間我很自卑,時常在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丈夫繆忠奎學習營養和運動後,幫助她從130斤減到100斤。這段歷程讓她頓悟:健康,不僅可自主掌控,更能成為助人的力量。
在安利社群支持下,她不僅幫助表哥從200斤的“肥宅”蛻變為健康達人,還創立了以“你只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為核心理念的YOLO CLUB,鼓勵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實現自我成長。“我不想讓夥伴困於想象,想讓他們看見生活的更多選項,自主做出新選擇。”翁昕雯説。
演員李雪琴參加了翁昕雯和繆忠奎組織的社群活動“燈塔計劃LIGHT UP”後,好奇社群的盈利模式。繆忠奎回答:“社群的魅力,在於鏈結志同道合的夥伴,輸出健康觀念,讓他們成為長期的收益者。這種模式自帶引力。”他認為,社群的商業模式,是以自身改變,同時影響身邊人。
演員李雪琴探訪安利社群
安利社群主理人與顧客之間的關係,超越了簡單的生意邏輯。他們在多彩社群中彼此點亮、相互成就,利他共贏,完成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閉環。
女性力量:重綻光芒,照亮彼此
在安利的美好生活社群中,健康生活方式,更是生活態度。莆田的吳淑芳,實現自我成長的同時,滋養和照亮身邊更多的姐妹。
創業之路並非坦途。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傳統商業模式受到衝擊,吳淑芳曾陷入迷茫和焦慮,但她篤信,線下真實社交的溫度,不是即時通訊的便捷可以取代的。於是,讀書會誕生了。夥伴們相約咖啡廳,輕鬆氛圍中,交流分享讀書心得,心靈得以滋養和治愈,新的創業模式逐漸清晰。“物質的富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內心的充實才是真正的幸福”,這個過程,她稱之為“第二曲線創業”,在這裡,重拾自我價值,也為夥伴帶來新希望。
吳淑芳的社群裏,匯聚着志趣相投的女性:曾為“賢妻良母”標籤犧牲自我的孫慧萍,學會發現並關愛自己;日復一日操勞卻未被“看見”的家庭主婦鄭燕玉,在社群中喚醒生命能量,不僅改變自身生活,更溫暖了周遭。姐妹們在這裡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共同成長。
少年得到董事長張泉靈在與吳淑芳的交流中,感受到社群的獨特魅力。她看到了一群女性在成長中的自我肯定,在相互支持中找到的快樂和意義。線上線下交織的互動中,育兒經驗、讀書心得,生活智慧自由流淌。“每個社群成員都渴望擁有助人的力量,彼此成就更好的自己。”張泉靈説。
吳淑芳運營的女性成長社群
吳淑芳認為,女性的獨立是圓滿平衡的狀態,不僅僅是經濟獨立,更是人格和思想上的獨立,“每個女性都能在成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當你看到另外一個生命如你般舒展綻放,生命的喜悅油然而生,心之所向,自然抵達。”
銀發樂章:健康、快樂與再成長
退休,常被視作人生的謝幕。但對銀川的退休護士畢克勤和她的夥伴而言,卻是全新序章的開啟——一個健康、快樂與持續成長的“第二人生”。
曾因工作壓力與作息紊亂導致健康亮紅燈的畢克勤,在學習營養知識後,深諳“三分治七分養”,健康生活方式幸福晚年的根基。退休後,她愛上自駕,馳騁中感受自由,旅途中廣結良朋。她的健康理念與生活方式,如漣漪般擴散,帶動朋友們關注膳食搭配、積極運動,追求活力人生。
打破暮年沉寂的刻板印象,畢克勤的社群裏,“60後”、“70後”們自駕、露營、健身、歡歌,活得恣意灑脫。畢克勤的朋友李建華通過學習營養知識控穩了血糖;趙金妮在參與中獲得額外收入與生活品質提升;張祿霞則從沉鬱寡言走向開朗自信,重拾公益夢想。
學者劉擎探訪安利銀發社群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劉擎探訪畢克勤的社群後感慨,“安利社群讓銀發族的生命意義,從‘被動存續’,變成‘主動塑造’”。他認為,退休並不意味着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人們可重拾青春夢想,追尋所愛,而不用擔心工作的壓力和考核;一個人的生命不應該從生活中退休,需要通過自身生命活動雕刻時間,用生命印記將時間塑形,最終成就自己生命的雕塑,這才是意義。
在與畢克勤和她的朋友們相處後,劉擎對安利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安利不僅僅是一個銷售産品的網絡,更是一個讓人們通過追求美好生活而聚集在一起的社群;在這裡,人們不僅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還能通過幫助他人實現自己的價值。
美好生活社群:賦能創業與成長的沃土
目前,安利已在全國培育幾十萬個主題社群,涵蓋女性成長、運動健身、美食、親子及廣場舞等多元領域。安利中國總裁余放&&,這些社群既是消費者交流興趣的場域,也是創業者獲取客源、開展事業的起點。
通過社群,創業者可以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分享,構築強韌社交網絡,收穫認可和鼓勵,提升自信心和價值感。
張泉靈説,外圍看安利,它的産品是保健品、護膚品、家用品,但走近一點看,一個一個變化的人是安利的核心産品,再走近一點看,是一個一個能夠給人的生命賦予更多能量和價值的社群。
安利中國總裁余放與少年得到董事長張泉靈對談
以興趣社群為載體的低門檻創業,是安利創業模式的重要特徵。余放説,人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不需要門檻,無關每個人的背景、學歷、專業;安利事業始於“投資自己”,讓身體變得更健康,讓興趣愛好轉化為生産力,通過“幫助他人變好”建立深度信任,“興趣驅動”“情感鏈結”“價值共鳴”形成可持續的“留量複利”。
張泉靈&&,商業的本質,在於創造滿足用戶需求的社會價值,無此根基,商業難以為繼。余放回應道:“這正是所謂的‘商業向善’,解決某一個社會的核心問題,面向最廣大群體解決他們的核心需求,永遠保持一顆利他之心,為他人創造價值。”
翁昕雯、吳淑芳、畢克勤們,正是在助人自助的利他過程中,豐盈自我,實現社群共益。在安利,數十萬個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你若花開、清風自來、各美其美、千姿百態,滿足了大家追求健康、情感交流、真實社交、個人成長等多重需求,建構起良性社群生態,成為一縷縷光,把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照亮。
在面對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時,安利方向明晰。
余放&&,安利將繼續聚焦大健康賽道,運用數字化、AI提升運營效率,堅持“以人為本”,用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創業者,讓AI成為高效工具,讓人成為那個最閃閃發亮的人;安利最大的底氣,是一個個因為安利而鮮活綻放的生命個體,這是安利應對未來不確定性和商業周期波動的終極密碼。
她展望道:“安利將構建一個百歲人生支持體系,幫助人們健康百歲,活力百歲,美好百歲”。(楊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