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洞察趨勢,前瞻未來。2025年,新華網策劃《看見2025》全媒體欄目,邀請專家學者、企業家把脈行業新熱點、新趨勢,以專業洞察力啟迪智慧思考、映照産業變遷,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
新華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 李楠)茶産業是我國蘊含深厚文化底蘊與肩負鄉村振興重要使命的傳統産業,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文化傳承與交流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茶産業作為我國特色優勢産業,承擔着支撐茶區經濟、滿足健康消費、穩定擴大就業、服務鄉村振興等重要任務。自“三茶”統籌理念提出與廣泛實踐為茶産業注入生機,也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動能。
近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十四五”初期至今,我國茶産業都是在“三茶”統籌理念指引下不斷創新發展的。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産業鏈條不斷延伸,産業融合更加緊密,經濟效益穩步提升,興旺茶鄉、助農增收,為鄉村振興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茶文化煥發新生 架起了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活的橋梁
茶,這一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飲品,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隨着“圍爐煮茶”“沉浸式飲茶”等新型消費模式的興起,以及線上春茶季、直播電商等市場熱點的推動,茶葉消費與體驗正日益便捷和時尚。如今,年輕人已逐漸成為茶葉消費的主力軍,為古老的茶産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慶指出,“茶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煥發新生,架起了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活的橋梁。”與傳統消費者不同,年輕消費群體對茶飲的需求正朝着多元化、個性化和健康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他們也在對茶葉及茶文化的理解中融入了時尚潮流元素。這些新趨勢為茶産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其各個環節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變革要求。
2024新茶飲大會現場,評審嘉賓同活動代表交流現制茶飲配方研發思路。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供圖)
在王慶看來,目前茶文化在傳承與發展方面正在進行一系列的創新與變革:
一、産品創新方面,茶企正積極研發符合年輕人飲品消費習慣的新産品,如結合消費者口味偏好和健康需求的創新性茶飲。同時,通過深耕茶葉的功能性成分,拓展産品品類,加速産業的多元化發展,以滿足年輕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二、在品牌塑造上,茶企注重傳遞年輕、時尚、活力的品牌理念,通過創新營銷方式和話題互動,增強年輕消費者的參與感和品牌認同感。
2024北京國際茶業展期間,非遺元素激發消費熱情。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供圖)
三、茶文化方面,隨着“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茶文化的內涵正在不斷豐富和創新。相關重點産茶縣及骨幹茶企通過與體育賽事、旅游等産業的結合,進一步拓展茶文化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例如,在2024北京國際茶業展期間,安溪、福鼎、橫州、政和等茶葉主産區及張一元、吳裕泰等老字號茶企,通過在展位圍繞非遺元素進行茶文化展示,引發消費者廣泛關注。
此外,茶文化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也為産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國豐富的茶區資源和多樣的文化民俗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塑造具有獨特魅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茶文化在國際交流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隨着“萬里茶道”“茶馬古道”等茶葉國際貿易路線的復興,以及“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等事件的發生,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這不僅加深了中外友誼,更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王慶強調,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將繼續關注並引導茶産業的創新發展,推動茶文化與時尚潮流的深度融合。同時,協會還將深入挖掘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潛力,推動茶旅産業的深度融合與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綠色發展、興業致富、文化弘揚 茶産業發展得以有機融合
2月23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為茶産業發展指明方向。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文件中強調的“強化農業全産業鏈建設”和“培育縣域富民産業”與茶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
王慶指出,今年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茶産業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個産茶縣已經將茶産業視為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通過品牌建設、招商引資和文化傳承等措施,積極推動茶産業的提質升級。這不僅提升了茶葉産品的附加值,還有效地帶動了茶農的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某茶葉企業位於浙江杭州的茶園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茶葉總産量349.9萬噸,農業産值達3218億元,原葉茶內銷總量241萬噸,內銷總額3258億元,茶葉出口量37.41萬噸;較2020年末分別增長17.18%、22.52%、9.47%、12.77%和7.25%。在王慶看來,以上成績得益於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牌建設效果顯著,無糖茶飲料、現制茶飲、直播電商等多賽道同步發展。
面對國際市場的複雜多變,王慶強調,中國茶産業需要靈活應對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積極調整出口策略,並加大茶文化與茶生活方式的宣傳推廣力度。同時,他呼籲茶企要勇於創新,完善供應鏈體系,積極探索海外市場,並結合非遺元素,在海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茶葉品牌體驗店,進一步提升中國茶葉的國際競爭力。
王慶&&,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將繼續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攜手各方合作夥伴,共同探索茶産業與科技、文旅、健康等領域的深度融合。通過拓展茶葉消費的新領域,為茶産業的全面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中國茶葉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茶科技引領産業標準化發展 中國茶業邁向新階段
隨着“農業新質生産力”的提出,我國茶産業正迎來科技轉型的新時代。在王慶看來,以綠色發展為主基調,現代科技為手段,創新應用為動力,茶産業在種植、採摘、加工、銷售等各環節正廣泛研究、推廣與應用先進技術,有效推動茶産業的科技化轉型。
王慶指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為茶葉産品創新研發與消費場景拓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導向。目前,我國茶産業已積極開展新茶飲、茶飲料、茶食品等多元化産品的研發工作,加速拓展增長賽道,為茶産業在新時期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內在動能。
目前,隨着智能化、數字化的廣泛應用,茶産業的機械化、科技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技術革命正在重構茶産業生産範式,智能生産不僅降本增效,還提升了産品品質。同時,茶渣資源化利用技術也催生了如茶多酚面膜、茶纖維服裝等衍生産品,進一步提升了茶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智能化流水線、現代化工廠、茶園監測衛星助力茶産業提質增效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供圖)
“在科技助力下,茶産業迭代升級中企業力量日益凸顯。”王慶介紹,頭部茶企如八馬茶業、小罐茶、品品香等已建成智能化生態産業園,並投入使用,有力推動了我國茶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華祥苑更是通過發射科技衛星,開啟探索茶葉低空經濟價值的新賽道,從科技維度開拓了中國茶産業的新航向。
“茶葉作為典型的生態産品,其蘊含的生態價值與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在王慶看來,茶産業在追求低碳、環保生産的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對綠色、健康品質的需求。此外,隨着茶旅融合、綠色包裝等新興業態的興起,茶産業的綠色生態價值愈發彰顯;各茶産區也在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優勢,探索茶葉生態産品的價值實現機制。
作為國家5A級行業組織,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一直高度重視茶産業的綠色生態發展。王慶強調,“協會不僅協助完成了相關標準的修訂工作,還在多地開展宣貫解讀,提升茶行業綠色包裝意識。同時,協會還積極推進綠色發展理念與茶産業多賽道的深度融合,提升産業生態價值,推動茶産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王慶&&,到2035年,中國茶産業有望憑藉新質生産力的強勁動力實現高效優質發展。通過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讓茶香四溢、文化遠播;通過提升全球話語權,緊密團結全球産茶國與消費國共同引領和傳揚飲茶潮流。讓茶葉成為連接世界的文化紐帶和共同富裕的經濟引擎,讓茶葉的美好與健康惠澤全球消費者,書寫茶産業繁榮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