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活動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團隊研發、新洋豐擔綱科技落地並實現産業化的“ARC生物耦合技術”發布。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發布會現場
“中關村論壇”創辦於2007年,以“創新與發展”為永久主題,經國務院批准,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旨在促進各國共享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本屆論壇自3月27日至31日舉行,以“新質生産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年度主題,設置了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5大板塊、128場活動,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出席活動的嘉賓、專家
作為論壇重磅活動之一,重大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活動發布了19項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基於原語&&的類腦互補視覺感知芯片‘天眸芯’”“朱雀二號改進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首次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和深海淺層氣聯合試採成功”等。ARC生物耦合技術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篇章精彩呈現,聚焦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中長期存在的黃曲霉毒素污染問題,攻克了花生、大豆源頭阻控黃曲霉毒提升質量和固氮減肥增産兩大國際難題,作為唯一的農業類科技成果受到廣泛關注。
新洋豐作為複合肥行業唯一一家將ARC生物耦合技術應用在複合肥産品中並實現産業化生産的企業,通過與院士團隊深度合作,成功將ARC生物耦合技術從實驗室推向生産車間和田間地頭,實現了技術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轉化。
二十年攻堅,ARC技術突破黃曲霉毒素困局
我國高度重視油料作物生産,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多措並舉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挖掘油菜、花生擴種潛力,支持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但當前,我國油料作物生産長期面臨産量低、品質差、病害多等問題,尤其是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制約着花生、大豆等作物的種植。
據了解,針對黃曲霉毒素,目前國際主流技術是向田間投放不産毒的黃曲霉毒株,通過“以菌攻菌”抑制毒素。李培武院士認為,不産毒的黴菌可能因基因突變恢復産毒能力,且這一行為對土壤生態影響不明確。ARC生物耦合技術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一技術通過靶向調控微生物群落,既無需引入外源菌,又能長效維持土壤健康。
ARC生物耦合技術是微生物菌劑作用於豆科作物起到提質、結瘤、固氮、增産等多重作用的一項創新技術。其中,“A”代表黃曲霉毒素控制;“R”代表誘導根瘤菌結瘤固氮;“C”代表耦合同步實現。
“ARC生物耦合技術”在重大成果專場發布
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團隊歷經20餘年科研攻關,成功研發了這項技術,為實現油料作物提質增産提供了創新性解決方案。技術突破後,原本需要花費200—300元送至實驗室化驗的樣品,只需十幾元就能實現現場快速檢測,及時評估黃曲霉毒素污染;李培武院士團隊還對致使黃曲霉毒素污染的50多個因素進行排查,最終將毒素主要來源追溯到了田間土壤。
李培武院士&&,從目前國內外研究動態來看,這項技術處於領先水平。針對黃曲霉毒素真正實現有效控制,尤其是在田間收穫前,就能將黃曲霉毒素産生菌的豐度控制在60%以上,這還是比較少見的。2024年,該技術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大農業重大引領性技術。
作為我國複合肥行業領軍企業,新洋豐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為順應農業綠色發展趨勢、引領産業升級,從2023年起,新洋豐便與李培武院士團隊開始合作,啟動ARC生物耦合技術産業化研究與應用,“ARC生物菌劑提質固氮耦合技術研發劑産業化”被列為湖北省重大科技項目,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與新洋豐等單位共同承擔。
通過近三年的科研攻關與驗證試驗,新洋豐與李培武院士團隊在菌劑研發、肥料産業化及示範推廣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合作不僅是新洋豐探索科技引領農業變革的實踐,更是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前沿嘗試,為科技創新向生産力轉化注入了強勁動力。
以肥載菌,推動科技成果落地
“ARC菌劑的隔離保護、穩定添加,以及菌劑在土壤中如何激活,都是研發過程中的難題”,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所長武良博士介紹道,針對如何將ARC菌劑穩定添加到複合肥中,新洋豐研發團隊嘗試了數十種包膜材料,最終研發出微生物活性保護技術,破解了複合肥與微生物難兼容、易失活、肥效期短的行業難題,確保菌劑存活率超過90%,並研製出高富專ARC菌劑專用肥。
為驗證技術效果,新洋豐和油料所在全國花生和大豆主産區布設了70個示範試驗點,從南到北全面覆蓋。在山東花生試驗示範田,施用ARC複合肥的植株根瘤數量增加了40%,果實病斑減少了70%;在黑龍江大豆試驗示範田,畝均增産12%,且大豆蛋白質含量提升了3%。同時,試驗結果顯示,ARC複合肥能使花生和大豆的黃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80%以上,增産增效和品質提升。目前,含有ARC菌劑的新洋豐高富專花生肥和大豆肥已經正式上市。
ARC生物菌劑提質固氮耦合技術河南花生試驗示範測産觀摩會
2023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940萬噸,同比增加11.42%,整體上對國際大豆依賴度較高。武良博士&&,在這樣的背景之下,ARC生物耦合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意義深遠,不僅提升了大豆和花生的品質和市場價值,還有助於增強我國油料作物自給能力。
為了最大限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新洋豐與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達成戰略合作,新洋豐成為ARC生物耦合技術在花生、大豆複合肥領域的獨家合作企業促進油料作物産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油料供給安全。
李培武院士稱此次合作為典型的“政産學研用”的結合範本,還&&:“我們希望通過‘以肥載菌’模式,推動我國糧油生産全面邁向綠色安全。”
新洋豐總裁楊華鋒&&:“ARC生物耦合技術的成功入選,既是對新洋豐創新探索的高度肯定,也是對農業綠色發展的強力支撐。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新洋豐將繼續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産業優勢,讓科技力量惠及更多農民,從而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在與黃曲霉毒素的二十年博弈中,李培武院士團隊以“綠色安全,生態低碳”的中國智慧,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遞交了一份綠色答案,而新洋豐則依託在作物營養與土壤健康領域的深厚積累,架起了實驗室與萬畝良田的轉化之橋。通過與李培武院士團隊攜手推進ARC生物耦合技術産業化應用,新洋豐將控毒、固氮、提質等功能融入新型肥料産品中,有效降低作物中的有害物質污染風險。未來,新洋豐將繼續攜手院士團隊,加速推進ARC生物耦合技術的落地應用,讓更多農民從現代農業科技成果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