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野蠻生長 微短劇戒掉“霸總”俗套-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30 15:42:43
來源:新京報

告別野蠻生長 微短劇戒掉“霸總”俗套

字體:

  微短劇,正在擺脫“古早味”。

  監管風聲中,製片人韓韓一部準備開機的微短劇按下暫停鍵。“那時,正和&&打聽是否有合適的項目可以籌備,得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可能會發文,所以需要等一等”。調整隨之而來,項目停擺期間,他們反復檢查內容上是否存在與政策相悖之處,並對照政策要求進行修改。

  “主要是情節、故事和人物”,韓韓印象中,至少和&&一起開會探討了兩三次,&&也提出修改建議,項目才有所推進。

  此次監管接連出手,讓外界看到了整頓短劇市場的力度。不到兩個月,廣電總局連續發布三個管理提示,圍繞中老年題材、“霸總”類微短劇以及微短劇片名,重申管理規定,細化創作指引。而12月25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北京市廣電局聯合約見“紅果短劇”主要負責人,稱在管理提示發布後,“紅果短劇”仍有一些明顯違反管理要求的微短劇新上線傳播,給行業帶來不良示範。次日,“紅果短劇”公告,即日起5天內,停止上線新的劇集,對已經受理尚未上線的劇集將按照全新標準重新評估。

  有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坦言,已經感受到&&的審核要求有所提高。“對於一些劇情片段,&&會在投流前告訴你這些片段不能投或需要改,例如按照規定,不能以‘霸總’片名引流、不能強調婆媳矛盾等。”

  可以預見,“霸總”一擲千金、狠毒蠻橫的“惡婆婆”“惡奶奶”等將逐漸匿跡,而微短劇也將告別野蠻生長時代。

  新京報記者 韋英姿 實習生 馬炫伊

 河馬劇場一些短劇分類名稱已進行調整。 &&截圖

紅果短劇APP(應用程序)設置“總裁”類別。 &&截圖

  叫停炫富、拜金,不要“霸總”要寶總

  在公司新品發布會上,江笙看到準備好的演講稿一片空白時稍微愣了會兒神,很快便切成即興演講的狀態,成功化解危機,引發陣陣掌聲。她坐下後,一位身穿駝色外套的男性從身後打了聲招呼,試圖以雙倍工資挖她墻腳。

  “她現在月薪十萬,還挖嗎?”坐在江笙旁邊的“霸總”替她回答。在劇裏,江笙只是一位入職約兩個月的實習秘書,卻因“霸總”爭風吃醋,月薪一下漲到十萬。

  &&上類似的“霸總”戲碼並不陌生,送出價值千萬的珠寶,空運安胎藥、補品……主角的千億身價、首富身份、限量版黑卡等通常繼承而來或“天降橫財”。而刻意通過拜金、炫富、炫權、享樂等製造爽點,也成了監管重點。

  11月底,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發布管理提示稱,有一種被網民貼上“霸總”標籤的微短劇,將代表成功、權力、財富的“霸道總裁”角色設定以及“愛上我”的浪漫劇情設定,當成追求流量的砝碼,一些製作機構爭相編排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和現實邏輯的情節。根據管理提示,要縮數量、提升質量,不以“霸總”之類的字眼作為片名吸睛引流。

  “大家的創作導向可能有所調整,去創作更加多元的角色和題材,不讓自己筆下的‘霸總’那麼離譜。”一位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廣電總局限制的其實是“霸總”微短劇中某些不良的價值觀、金錢觀,例如“霸總”們唾手可得的地位、不勞而獲的過程,提高微短劇創作的下限,希望大家多元發展。

  她認為,這類微短劇可以像《繁花》一樣反映企業家的創業過程,並重點體現企業家的思考和正能量的部分。“《繁花》裏的寶總也是一位‘霸總’,但《繁花》交代了寶總如何在爺叔幫助下挖到第一桶金的過程,後續無論情感、事業發生怎樣的走向,都比較容易讓觀眾覺得合理。”

  不過,上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微短劇“霸總”角色較為單薄、直白,與短視頻特有的表現手法有關。“它們不太可能在一分多鐘裏細微交代一位‘霸總’的成長過程。微短劇也會呈現人物變化,但這不是它們的強項。完全按照電視劇手法拍攝短劇,將失去短劇的活力。”

  實際上,11月以來,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兩度發布管理提示,均強調對微短劇片名的審核、管理。其中,要求微短劇片名應提升思想內涵,傳遞主流價值觀,不得使用惡俗、惡趣味等違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極端對立、復仇、暴戾、焦慮。

  “無論是廣電總局備案的或是&&自審的微短劇,在還沒有上線之前,都可以調整名字,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監管風聲漸緊,韓韓也曾叫停項目等候消息。他告訴記者,一般正在籌拍的或準備籌拍的項目都會暫時不啟動或不敢大動。消息出來後再修改、調整、排期,以避免損失以及不能上線。而這次他剛將目光轉向文旅微短劇,殺青了一部《龍虎山記》,並未受到政策影響。

  一位接近廣電總局的人士向新京報記者&&,總局&&“霸總”微短劇管理提示的政策背景或與部分中老年“霸總”微短劇引發爭議有關。

  早在10月底,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就發布了管理提示並對中老年題材微短劇提出三條管理要求,其中提出,鼓勵塑造善良慈愛、智慧豁達、勇敢自立、老當益壯的中老年人物形象,扭轉突出表現重男輕女、貪財算計、狠毒蠻橫的“惡婆婆”“惡奶奶”的模式化創作傾向。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行業內中老年“霸總”微短劇“幾乎沒有了”,甚至有關中老年的微短劇項目都不算多。不過,一些表現較好的IP(知識産權)如《閃婚老伴是豪門》,仍有延續拍攝的打算。

  爭搶流量,&&仍掘金“總裁”劇

  有着“霸總”身影的微短劇並不難尋。

  新京報記者瀏覽看到,紅果短劇APP(應用程序)設置了“總裁”類別,通過入口便可快速獲取相關短劇。河馬劇場APP可以在看劇喜好中添加“總裁”選項。此外,其他&&也可以在言情、甜寵、虐戀、都市等分類中找到“霸總”劇。

  記者觀看多部“霸總”微短劇發現,不少以男女主親密戲開場,或給“惡毒男配”安排強迫女主親熱的戲碼。於今無量CEO(首席執行官)李峻丞對記者&&,現在微短劇大多依靠情緒鋪墊和新穎的人物設定,並設置懸念反差來吸引觀眾,行業早期“上來就一巴掌”的形式變少了,“例如,相親題材中的閃婚、相錯親等這類主題。”

  記者還注意到,為增加用戶黏性,微短劇&&設置了看視頻賺金幣、鑽石玩法,可以通過“刷劇”、簽到等活動換取,並宣稱可以提現。

  在紅果短劇&&,觀看50分鐘左右的微短劇可以積攢約19860鑽石,金幣在第二天將自動轉化為可提取的現金。記者領取鑽石後,數次彈窗提示看視頻或者廣告可以再領50鑽石。一次實測中,記者通過看視頻、簽到等一系列操作積累了約23888鑽石,在第二次打開軟體時,現金餘額只多出來0.72元。

  “霸總”微短劇扎堆折射出行業內容同質化問題。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視聽內容所副所長彭錦曾&&,從6000部微短劇做出的詞雲圖顯示,有386名總裁、240位夫人,離婚有205部,新婚出現21次,復婚15次,此外還有閃婚、退婚、先婚後愛,“如果大家都聚焦在一個很小的內容賽道和題材上,對整個産業而言是極大的浪費,對産業生態也有傷害。”

  在前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看來,“霸總”微短劇扎堆與目前行業普遍從網文裏找IP的創作方式有關,“改編網文IP是因為行業迭代速度快,倒逼大家在微短劇創作上也變得很快,現在行業的迭代速度幾乎可以按月來算”。而網文IP中具有很多“霸總”題材,並且有&&將同一個IP賣給不同的製作方。“目前獨家IP授權較少,可能因為比較貴。”

  另外,用戶愛看“霸總”,自然也成了製作方為貼近用戶審美、規避投資風險的選擇。前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在小程序微短劇投流的商業模式下,“霸總”題材容易出爆款,確定性更大。“微短劇是高風險産品,拍出來以後用戶未必喜歡看。”而行業早期,微短劇幾乎只能靠用戶充值實現商業閉環,直到免費模式出現。

  “現在微短劇的渠道越來越多,如果沒在充值上賺到錢,也可能在別的渠道收回成本。有的免費劇賺的錢比付費的還多。”韓韓説。

  轉向女頻市場,“99%的短劇都虧錢”

  記者採訪了解到,微短劇製作方目前仍難以盈利,也再難靠量取勝,並且今年的爆款數量有所下滑。

  “假設一天有100部微短劇上線,一起投流、搶付費充值大盤,真正跑出來的可能也就幾部,能達到前十名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上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充值不錯的能回本,剩下的都虧錢。拍出來的99%的短劇都虧錢。”

  自去年《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出圈,女頻微短劇市場聲量逐漸變大,今年《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閃婚老伴是豪門》等作品又接着給女頻微短劇市場添了把火。“霸總”作為女頻內容常見人設,不免頻繁現身。記者觀看女頻微短劇發現,男主的社會身份就算不直接指向總裁,也會是“大佬”“首富”“X爺”“X圈太子”“X少”等。

  DataEye研究院《2024上半年微短劇投流白皮書》顯示,上半年參與投流的女頻短劇數量較男頻高出15%,預計2024年全年女頻短劇投流規模約172億元,男頻約128億元。

  李峻丞透露,自從去年廣電總局宣布微短劇相關專項整治行動後,戰神等男頻題材遇冷,不少製作方轉向製作女頻題材的微短劇,因為“女頻內容相對來説較為安全,較少涉及暴力、擦邊等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製作方告訴記者,女頻微短劇火爆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成本優勢,與男頻內容相比,它們對大場面、特效的需求較少。記者採訪了解到,微短劇成本還與集數有關,“80集和50集、30集的成本肯定不一樣”。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精品女頻微短劇的成本能達到一百萬元左右,一般的女頻微短劇僅需約四五十萬元。

  前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行業一般都將成本控制在100萬元以下,“再高就虧了”。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100萬的成本,製作方拿7個點,至少要達到1500萬的充值水平才能收回製作成本。而目前,千萬左右的充值在行業人士眼裏已經算是爆款。

  微短劇下一站:減少擦邊或規模化爆款

  廣電總局出手限制“霸總”微短劇,多個&&宣布下架一批違規微短劇,涉及價值觀扭曲、拜金炫富以及宣揚不良婚戀觀、價值導向不良、展現浮誇奢靡生活等違規情況。

  12月26日,新京報記者就“霸總”微短劇如何調整,調整標準有哪些,未來微短劇布局等問題採訪了微信視頻號、中文在線、點眾科技等&&。截至28日記者發稿,僅點眾科技稱,點眾科技支持且積極實踐監管部門的政策要求,一直不斷調整和開發新的內容品類,例如中老年題材、正能量紅色題材、現實熱點等。未來將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結合市場需求和內容開發節奏,來不斷調整“霸總”微短劇。

  早在今年6月,微短劇已經進入“備案時代”。廣電總局按照總投資額將微短劇分成三類,並進行分類分層審核。其中,30萬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劇”由播出或為其引流、推送的網絡視聽&&履行&&內容管理的職責。

  李峻丞認為,廣電總局有關“霸總”微短劇的政策可能給審核帶來一定影響。而製作方可能在劇情上減少較為擦邊、吸睛的內容,避免強化企業家不正面的形象等。此外,吻戲等內容可能沒辦法再作為廣告出現。

  前述不願具名的受訪製作方認為,相較於製作方,廣電總局的政策對&&的影響可能更大。韓韓卻提出,&&依靠流量,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和製作方“相當於一個水池裏的魚”,製作方的作品數量也因此可能減少。

  如今,微短劇已長出了免費分賬的商業模式,依靠&&自然流量進行分賬,製作方投流成本慢慢變少,有爆款製造能力的製作方躍躍欲試。長短視頻等&&也紛紛通過提升參投或分成比例等政策,爭奪製作方,搶灘微短劇市場。甚至頭部玩家已經能夠嗅出什麼是好的劇本,並展開激烈競爭。

  “微短劇考驗的是規模化的爆款能力。”前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微短劇可以考慮向工業化製作水平邁進。具體到“霸總”微短劇上,如果以長劇類比,這類微短劇可以對標偶像劇。

  韓韓則認為,微短劇跟傳統影視作品還是有區別的。“它投入小,跟長劇的投入沒辦法比較。但可以在演員、內容、服化道上學習‘偶像劇氣質’。”

  李峻丞預計,隨着資本布局,微短劇市場紅利期可能比預想的要更加長遠。韓韓則認為,現在也可以稱為微短劇紅利期,行業目前發展狀態更像是變成了一個所謂的&&,有升級之處,例如出現了“微短劇+文旅”等,也出現了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短劇。未來,也可能與傳統影視作品結合誕生出“混血兒”産品。

  不過,短劇公司也有擔憂。在免費分賬模式下,製作方不知道自己分到的是多還是少,不清楚分賬上限有多少。韓韓提醒,分賬背後的&&數據掌握在&&手中,“以前發生過&&和製作方之間因為數據問題産生糾紛的例子。”

  上述短劇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紅果短劇已經開始大量尋找編劇、導演,收集劇本再分給他們拍攝,但還沒有讓這些編劇、導演組成工作室。她預計,紅果短劇明年可能會扶持內容方入駐,做獨家內容。

【糾錯】 【責任編輯:徐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