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隆安:傳承百年的紅良打鐵技藝-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5 07/18 09:40:19
來源:新華網

廣西隆安:傳承百年的紅良打鐵技藝

字體: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凌維軍在自己的作坊裏打制鐵具。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梁加柄(左)和愛人林玉珍在自己的作坊裏打磨菜刀。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凌維軍在自己的作坊裏打制鐵具。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梁加柄在自己的作坊裏打制鐵具。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梁加柄在自己的作坊裏進行切割作業。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梁加柄在自己的作坊裏打制鐵具。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林玉珍在自己的作坊裏打磨菜刀。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pagebreak

  7月16日,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村民梁加柄在自己的作坊裏打磨菜刀。

  紅良打鐵技藝是流傳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民間手工技藝,源於清道光年間,傳承至今近200年不間斷。2010年,紅良打鐵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紅良村仍有10多戶人家繼續從事手工打鐵業。他們打制的鐵具主要是生活生産用具,這些産品由於工藝精湛,鍛打密實耐用,深受市場歡迎。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