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1 09:04:57
來源:新華網

科技助力 大理海菜直通上海市場

字體:

  12月15日,洱源縣人民政府與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12月15日,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右所鎮東湖濕地,上海蔬菜集團洱源海菜花種植基地正式挂牌,小小海菜打破保鮮技術瓶頸,將跨越山海,從洱海之源直通上海市場。

  海菜花,一種白花黃蕊的沉水植物,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只有在溫暖清澈的河湖裏才能生長,被譽為“清流精靈”。海菜花的莖葉口感鮮嫩,是一種美味的食材,大理當地老百姓稱之為“海菜”。近年來,洱源縣在推進洱海流域水質保護與農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人工種植海菜作為一大綠色生態産業進行扶持和培育,目前,東湖的松曲、永安等地已實現連片種植,總面積2300多畝,年産量可達4300多噸。

  長期以來,海菜保鮮期短,不易運輸,成為制約其産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今年7月下旬,上海交通大學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創新中心校地工作會議傳來喜訊,在研發人員的努力下,洱源海菜貯藏保鮮取得重要技術突破,保鮮期提升至了12天,用普通的冷鏈車就能運到上海等地。

  隨著海菜貯藏保鮮技術的突破,以及上海企業的入駐,洱源海菜“産研銷”結合新模式正從構想一步步成為現實。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右所鎮海菜種植面積將達到1萬畝,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路子。(羅新才 楊樹章 番田生 張鈺琴 陳思瑾)

洱源縣人工海菜種植基地(資料圖)。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身著白族服飾的大理“金花”展示人工種植的海菜(資料圖)。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清流精靈”海菜花(資料圖)。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農戶展示剛剛採收下來的海菜(資料圖)。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農戶在種植基地查看海菜生長情況(資料圖)。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