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憨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舉措,也是昆明市發揮自身優勢,助力雲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具體實踐。
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昆明市結合託管磨憨工作實際,創新建立“以城帶邊、以城興邊、幫帶共建”模式,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優勢,將發展理念、管理模式、人才資源等引入磨憨,推動磨憨邊境幸福村建設。在昆明市的帶動下,磨憨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顯著提升,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創新幫帶互促機制抓共建
推動以城帶邊、以城興邊
昆明市堅持高位推動,將磨憨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納入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統籌推進。
匯聚建設合力,組織保障“強起來”。將幸福村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市級層面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建立民宗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四牽頭”機制,及時制定實施方案、“百日會戰”方案、建設標準等,健全周例會、月協調會、季專題會和半年推進會制度,確保強效率推進、快節奏落實。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先後6次率隊深入磨憨調研,研究推動幸福村建設。
首創幫帶模式,工作進度“快起來”。探索昆明“五區一市”與磨憨鎮6個沿邊行政村“一區一市帶一村”幫帶共建新模式,各區市組建工作專班並派駐駐村隊員,通過確定一個結對示範村、編制一張規劃圖、建立一個雙向聯動工作機制、策劃一個産業招商項目、明確一個産業營銷模式等措施,做到快速啟動、定向發力,推動幸福村建設駛入“快車道”。
共商藍圖設計,規劃布局“優起來”。結合開展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市級有關部門、五區一市深入磨憨調查研究,找準底數不清、方案編制不全面、項目零散等問題,重新編制6個村規劃設計,構建“1+6+2+6”規劃體系,形成規劃指導建議和規劃項目清單,將懂規劃、懂項目、懂施工的同志派駐一線作為硬性要求,打通規劃落地的“最後一公里”,確保規劃設計理念落地不走樣。
聚焦邊民增收致富抓共建
推動民生安邊、強基固邊
昆明堅持以省會城市標準強保障,持續改善磨憨民生,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教育醫療幫帶上求突破。雲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等5所優質學校一對一共建磨憨中心小學、磨憨口岸(雙擁)完小、磨憨曼莊完小、磨憨尚岡完小、磨憨中學,通過優質學校對口幫扶、名校開辦校區、選派優秀管理幹部、骨幹教師支教、教師培養培訓等措施,助力磨憨教育水平提質升級。昆明市延安醫院對磨憨鎮中心醫院幫扶託管,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等7家市屬醫院與各村衞生室幫扶結對,實施專家義診、專家駐點、人才培訓等行動,開展聯合共建。將城鄉醫保、養老保險等納入昆明市社會保障體系,脫貧戶及三類人員基本醫療參保率100%,脫貧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100%。
在民生項目建設上下功夫。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等民生項目為抓手,補齊民生短板,在富民興邊中不斷增進群眾福祉,推動安其居、樂其業。建立市直部門挂聯包保機制,列出102項民生實事計劃和短板弱項清單,涵蓋飲水提升、亮化照明、公廁改造等各方面,並由52個市直部門包保,累計投入1968.46萬元。聚焦先行建設的6個幸福村建設,立項項目142個,計劃投資10289.11萬元。梳理提升鞏固建設項目518個,計劃投資14771.02萬元。
在資源力量整合上做文章。強化市級各部門、各縣(市)區資源整合,6個區市按照“每家投入不少於1000萬元”的標準,全面推進6個幸福村建設,現已投入7312.86萬元,項目開工率達99.26%。整合資源和市場,以哈尼族農旅融合發展、數字電商、民族團結共建聯盟、特色産業培育等方式,推進雙向聯動、産業招商和産品營銷。各幫扶共建單位還廣泛開展“昆明光彩事業磨憨行”、企業家“四個走進”“昆明磨憨心相連”春城文化節等活動,着力構建首尾呼應、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區域發展新局面。
強化民族團結進步抓共建
推動團結穩邊、和諧睦邊
昆明市在幫帶共建工作中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持續推動傣、漢、哈尼、苗、瑤、拉祜、布朗等多民族聚居的磨憨邊境地區群眾攜手同行,實現團結固邊。
強化引導聚共識,開展“心向北京、擁護核心”“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等學習實踐,開展國旗、國歌、國徽、憲法、法律、國家紀念日、國家安全意識等宣傳教育,傳遞民族團結正能量,切實增強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的國家意識、國民意識、國防意識,引領各族群眾“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強化創建聚合力,將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興邊富民、文化潤疆等工作有機結合,依託傣族村子的寨心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6個,建設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工程66個,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0個,跨區域建立結對共建民族團結進步聯盟8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深度融合,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強化“三交”聚民心,依託以城帶邊、結對共建,大力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交往交流活動,通過行政管理體制融合、經濟産業發展融合、文化交流互動融合,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舉辦“潑水節”“丟包節”“磨泥哈巴節”等民族文化節慶活動,各民族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彰顯民族團結一家親精神風貌。在磨憨村委會就有10多支文藝團隊,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融入歌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民族團結故事,促進各族同胞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在昆明市的幫帶共建下,磨憨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的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村莊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提升,村民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磨憨經濟發展也得到有效推動,這些成果的取得,不僅增強了磨憨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為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