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0/27 10:39:21
來源:雲南日報

楚雄州:當好鄉村振興開路先鋒

字體:

  先天短板和後天弱項一度嚴重阻礙了楚雄州農業農村快速發展。楚雄彝族自治州耕地面積排全省第九位,15度以上坡度耕地佔全州耕地總面積的44.34%,旱地面積佔比達64.28%;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排全省倒數第四位。

  這一切在近幾年中發生了巨大轉變。

  2021年、2022年楚雄州鄉村振興實績考評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位、高原特色農業重點産業發展考評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三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考評連續兩年排全省第四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兩年排全省前三位。今年上半年,楚雄州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93.39億元,總量居全省州市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省考成績優異的楚雄州,在國考中成績更加亮眼。除此次被國務院辦公廳評選為促進鄉村産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督查激勵州市外,2022年以來,該州還成功申報了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級南繁冬夏繁制種大縣、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等15個農業農村“國字號”示範創建;元謀蔬菜、祿豐花卉被列入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建設;楚雄州農業農村局被農業農村部表彰為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先進集體。

  隨着一系列“國字號”項目落地發揮效應,楚雄州已成為雲南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典型,一批批楚雄經驗也正在全國推廣。短短幾年時間,楚雄州如何找到鄉村産業振興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高質量推進的秘訣?背後哪些做法和經驗可複製、可推廣?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近日深入楚雄州採訪。

大力發展水果産業

  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途徑。

  楚雄雖素稱“九分山水一分壩”,但時有“四壁叢山中、平疇數十里”之景象。全州耕地面積少,資源分散,碎片化突出,難以支撐農業大規模、大面積發展。特殊的地理氣候和發展條件,決定了楚雄州農業只能根據各縣條件、産業基礎等走“縣縣有特色、鄉鄉有精品”的發展路子。

  氣候資源無疑是楚雄州發展鄉村産業的一大優勢。永仁縣被譽為陽光城,日照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可缺乏優質耕地,大量的土地都是荒坡。因地制宜,找準農業産業突破口,永仁縣瞄準水果産業集中發力。通過發展水果産業,荒坡成為高産穩産的經濟林果區,農民收入顯著增加。

  10月中旬,永仁縣蓮池鄉查理麼村陽光生態花果園草莓核心採摘區內,挂果的草莓給田野增添了一抹紅。“高品質的冬季草莓開始採摘,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來體驗採摘樂趣。産品在四川、貴州等市場供不應求。”蓮池鄉黨委書記朱承俊説。如今,錯季水果成為永仁水果闖市場的招牌。晚熟芒果、冬季草莓等産品不僅品相好、口感好,還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利用氣候優勢大力發展錯季蔬菜、水果産業的同時,楚雄州通過提升營商環境等手段,不斷賦能鄉村産業。

  雲南花卉産業聞名海內外,姚安縣絕對是近兩年行業內的超級新星。近日,記者走進姚安縣花卉産業園區看到,這裡發展花卉産業時間不長,可已經形成了規模。沒有花卉種植歷史基礎的姚安,拿什麼吸引眾多花卉企業落戶於此?各花企負責人給出了一致答案,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氣候資源與優越的營商環境疊加的作用。

  姚安雲秀花卉有限公司落戶姚安縣做到了全産業鏈布局,包裝車間內,智能分揀機正在作業,通過花朵開放度、大小、顏色等要素,就能精准將鮮切花分揀,工人們只用進行包裝即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花卉企業選擇在一個新的地方建廠再投資,的確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姚安紮實推進花卉産業,營商環境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政府主導投資、搭建&&建基地、引入主體抓經營的發展模式,將企業入駐的門檻由千萬級降低到百萬級。”姚安雲秀花卉有限公司行政經理謝蕓説。

  通過探索“花卉+園區”模式,姚安縣集中打造高端花卉産業集群;建立“花卉+龍頭”模式,突出企業引領花卉産業發展,營造企業往姚安搬、人才向姚安聚、項目在姚安建的良好氛圍;創新“花卉+科研”模式,打造精品花卉品牌新高地;完善“花卉+農戶”模式,實現互利雙贏助推群眾增收。

  近年來,楚雄州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推進農業現代化。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産業,充分結合區域實際,大力發展優勢産業、特色農業,不斷優化産業結構、培育主導産業、激發市場活力,突出品牌化、智慧化,加快走出了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農業産業發展道路。今年上半年,完成農業固定資産投資187.66億元,同比增長3.1%,絕對數排全州11個重點行業第一位、全省16個州市第三位。

  鄉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歸根到底要靠産業發展。“楚雄州制定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規劃明晰了戰略定位,明確了加快推進優質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現代種業、植物蛋白、食用菌、畜牧業、特色水果、現代煙草、中藥材十大重點産業發展、高質量打造十大産業基地的目標任務,以高質量規劃引領楚雄農業高質量發展。”楚雄州農業農村局局長代淳志介紹。

  如今,楚雄優質粳稻、元謀蔬菜、永仁水果、南華食用菌、大姚核桃、祿豐花卉、姚安花卉、雙柏中藥材、牟定腐乳、武定壯雞,已不僅僅是楚雄的標籤,更是雲南農業産業“走出去”的活招牌。

  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增進利益和保障權益問題。抓住這一核心,永仁縣在着力打造水果産業過程中始終將農民的切身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把土地流轉給農業企業。

  今年,小刀和男友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去外省務工。“今天來幸福裏社區報名,是聽説在附近企業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在村裏就近工作還能照顧家裏,一舉幾得。”小刀説。

  永仁縣幸福裏社區通過對閒置國有資産進行高效再利用,將社區打造成了現代農業産業工人服務站,不僅能為農戶提供就業信息,還能讓農戶在這裡吃住。在社區公示墻上,有每天每餐飯的菜譜,營養均衡;宿舍區乾淨整潔,衛浴設施齊全。

  如今的永仁縣,空心村不復存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了下來,共同描繪自己村子的振興藍圖。

  農民得到實惠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點和落腳點。

  元謀縣適宜種植蔬菜、水果,近年來,來這裡投資興業的國內外農業企業不在少數。産業的興旺讓當地農戶享受到了第一波紅利。

  早上9點,元謀縣果然好農業有限公司基地裏,當天採摘的葡萄已經裝好車,兩天后就能端上上海市民的餐桌。公司業務經理陳太江介紹,元謀出産的水果品質好,公司種植的葡萄、牛油果、釋迦果等水果銷量一直很好。企業憑藉元謀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發展産業,同時也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就地就業等形式反哺當地農戶,實現增收致富。企業在招工用工時優先考慮縣內人員特別是基地所在地的農民工,確保群眾不出村、不出鄉即可實現就地就近就業。2014年以來,企業為480餘人提供長期就業崗位,季節性用工1.4萬餘人次,年支付工資2680萬元。

  幾年來,元謀縣努力擦亮“中國冬早蔬菜之鄉”名片,同時,主動融入全國生物育種戰略,堅持先行先試、自主研發,依託資源優勢建強園區延鏈條,致力將元謀打造成為西南最大、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育種天堂”,穩步實現農民增收。

  “我們帶着農戶發展種業産業,一般情況下,一畝地農戶收入1萬元以上,種得好的可以達到兩萬元。因為是訂單生産,農戶只要用心維護,收益就有保障。賣給我們種子後,還能種一茬玉米等農作物,農戶收入明顯增加。”雲南元謀思農蔬菜種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長楷説。

  2022年,思農公司承接了15家國內外企業蔬菜、花卉制繁種業務訂單2500畝,採取先訂銷量後組織生産的産、供、銷“一體化”模式,與全縣2000余戶農戶訂購制繁種,帶動農戶增收3000萬元。

  除此之外,楚雄州還積極探索推廣糧經協同雙增五種模式,即低熱河谷地區一年“兩糧一菜”,高寒地區一年“兩糧一菜”、一年“兩糧一煙”、一年“三糧”、一年“糧菜油”,在確保糧食安全條件下,每畝土地可帶動農戶增收4200元左右;大力推廣“保險+金融”肉牛産業助農增收模式,徹底解決了農民群眾發展牛肉養不起、不敢養的問題,有力帶動了16.08萬戶農戶從事肉牛産業,養殖戶戶均增收4300元左右,農業質量和産出效益均實現“雙提升”。今年上半年,楚雄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784元,增長8.3%,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

  隨着各優勢産業不斷壯大,農民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廣。楚雄州不斷健全農民在農業發展中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技術、資金、政策等資源向農民傾斜,搭建&&、創新方式,支持鼓勵農民成為“職業經理人”“致富帶頭人”,通過富裕農民、扶持農民,不斷加強農民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讓務農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元謀縣被認定為“南繁冬夏繁”國家級制種大縣

  農村成為宜居宜業地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擦亮鄉村振興幸福底色的重要內容。

  “要住得更舒服是農民的普遍願望,也是政府努力完成的一項工作,但資金一直是影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問題。從國內一些典型鄉村案例看,由於經濟基礎較好,各級財政壓力也小,治理工作起點高成效好。在楚雄,為了讓農民推窗見田、開門見綠,我們只能根據自身情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建立了‘七個一點’資金投入機制,創新推廣了農村污水五類處理和清五堆、改六小、建三園、美四旁、用良材等一批工作做法。牟定縣的成功,給了全州乃至全省一個可以借鑒的經驗。”代淳志説。

  走進牟定縣蟠貓鄉碑廳丫口村,書寫着“和諧丫口”字樣的村牌格外耀眼。乾淨的鄉間小道、淳樸的白墻灰瓦農居、蒼翠的樹木環繞着村莊。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這是一個不僅有面子,還有裏子的村莊。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丫口村徹底告別了污水橫流、村容村貌糟糕的歷史。眼前所見的新農村已煥然一新。“這些變化都是我們參與完成的,挖排水溝、種花種樹我都參與。”村民普興河一臉驕傲地説。

  “牟定縣全域進行污水整治的費用經核算,需要8.5個億,但縣財政只拿2個億就完成了這項工作。我們採取村集體籌資一點、盡可能降低一點建設成本、鄉賢能人盡量捐助一些、農戶再籌資一點的方式,把全縣1000多個村子的生活污水問題全部解決了。這一模式沒有高深莫測的道理,簡單卻可複製可推廣。”牟定縣委書記李明峰介紹。

  走在村莊小道上,村屋樸實溫馨,綠化清新舒暢。“路邊花壇是村民家裏不用的磚瓦砌的,裏面種的花草就是山裏隨手可以挖到的品種。這個花壇挂着銘牌,上面提到的村民就是這個區域的負責人,我們每個村民都參與管理。”蟠貓鄉人大主席張朝鳳説。

  鄉村振興當以人為本,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也亦然,牟定模式正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通過全民參與、全程參與管理的模式,把農村廁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整治有機銜接起來,把村莊清潔行動和綠美鄉村建設統籌起來一體推進。

  蟠貓鄉丫口村只是楚雄州真抓實幹、着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一個縮影。

  截至6月底,楚雄州農村衞生戶廁、自然村公廁完成率雙雙排名全省第一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排名全省第二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展情況總體評分排名全省第三位。

  鄉村産業振興之路越走越寬,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楚雄州鄉村振興邁上新&階。一幅幅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徐徐鋪展開。

  希望的田野生機涌動,美好的鄉土大有可為。楚雄州大力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切實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産業發展之路,為雲南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樣本和借鑒。(記者 王淑娟)

【糾錯】 【責任編輯:馮雨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