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實施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旅産業破局發展,讓廣大游客——
陶醉澄江山水間
熱鬧的星光夜市。 玉溪市文旅局供圖
撫仙湖湖景。 澄江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撫仙湖帆船項目深受歡迎。 澄江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晨曦微露,湖水拍岸。踏上時光棧道,憑欄遠眺,一泓深藍漾碧波,嫋嫋薄霧撩人面。
夕陽斜照,晚風輕拂。漫步撫海灣花海間,一邊是琉璃萬頃撫仙湖,一邊是嬌艷欲滴花成片,仿若秀美山水畫中人。
暮色四合,荷塘月明。荷花深處賓朋圍坐,天幕之下談笑風生,詩意之棲演繹人間煙火。
這裡是澄江,山水相擁,旅游勝地。近年來,澄江市堅持旅游強市戰略不動搖,實施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産業支撐帶動作用與日俱增,2022年三次産業比重為9.3:19.7:71。今年,澄江市委旅游工作委員會緊盯文旅消費破局目標,全力加快旅游産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增強旅游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1至8月,全市接待游客760.6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9.4億元,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0.71%、33.94%。
業態新——旅游新模式 開啟新體驗
空中,乘着滑翔傘自由飛翔,遠觀青山、俯瞰仙湖。作為全省唯一可以躍入山水之間的滑翔之地,澄江深受全國各地滑翔傘愛好者的追捧。
湖面,坐著帆船前行,清風輕撫臉頰。待風力增強,船長一波操作,帆船極度傾斜,水花遇撞擊而起,讓船上的人與清澈透亮的撫仙湖水來個親密接觸。
水下,穿上裝備感受浮潛帶來的自由感,沒有地心引力的束縛,只有水下自在的漫游,與魚蝦相伴、與湖水相融,此時的你,沒有了時間,忘卻了煩惱……
新業態、新場景,給人們帶來新體驗、新收穫。今年以來,澄江市着力推進業態升級,打造精彩、豐富、特色、吸引力強的旅游産品,推動觀光經濟、門票經濟向品質消費經濟轉變。馬房村、飛大田、小灣村等鄉村旅游演繹浪漫花香、休閒自得;帆船、滑翔傘、潛水等項目相繼落地,吸引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星光夜市、景寧“1571”特色街區等夜間消費場景多元豐富。中國第一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運用數字科技打造3D體驗業態,日前新推出AR眼鏡,讓古生物化石“活”起來。
澄江市還結合澄江藕、藍莓、抗浪魚、啤酒等特色産品打造“藕遇仙湖”IP,開發化石文創雪糕、倣真化石、化石盲盒等100余種文創産品,申請外觀專利34件,“奇蝦冰淇淋”等獲“中國美麗化石”稱號。
下一步,澄江市將進一步優化業態布局,按照“一湖為核、一城驅動、四區支撐、一環串聯”空間布局思路,依託文廟、府學商街打造在地文化空間,打造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業態産品;打造南岸高原戶外運動基地,深化東岸親子娛樂、科普研學業態,提升西岸康養、夜經濟業態,打造北岸網紅打卡、休閒度假業態;沿湖依託馬房村、小灣村等成熟項目,積極謀劃三百畝、紅石岩、東西海邊村等鄉村旅游項目,加快推動“復興明日之滇農文旅融合”項目。
同時,引導現有的餐飲、住宿、水上項目等業態從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提質轉變,做優旅游住宿業態,做特旅游餐飲業態,做強水上遊船業態。按照標準化、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研學、勞動實踐、露營、房車營地等特色業態,積極培育戶外運動、康養、鄉村旅游等新業態。
産品精——世界級名片 引流效果佳
化石地是澄江市擁有的又一世界級名片。
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産,目前發現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分屬20多個門類、300余個物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澄江市樹立精品意識,將旅游産品做細、做優、做精,做成蜚聲海外的旅游品牌。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博物館自2020年開館以來,已成為一個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於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通過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高科技互動展陳方式,相繼推出文創産品、研學産品、4D影院等,迅速成為省內外知名網紅打卡地。今年7至8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博物館接待游客26.93萬人次,同比增長76.02%,環比增長175.32%。
化石地博物館是玉溪市、澄江市近年來傾力打造的重大文旅項目——寒武紀小鎮的一個文旅項目。
寒武紀小鎮由上海百匯星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10億元建設,以“生命起源地、生命衍生地、生命延續地”為定位,總規劃面積7.1平方公里,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濕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聚力打造中國首個地質遺産旅游度假小鎮、全國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目前,各個子項目正在全速建設中。
海豚表演、馬戲表演、研學探秘……每逢節假日,寒武紀小鎮人氣爆棚。國際大劇院是集馬戲、舞&劇、演藝於一體的文化演藝&&,可同時容納6000人,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馬戲表演場館;海豚之家是小鎮的海豚科普基地,裏面有國內種類最多、數量最多的海豚,並且可以零距離接觸海豚寶寶。海豚之家、翡翠灣酒店、海豚灣酒店、撫仙湖國際馬戲大劇院、彩虹商業廣場等文旅項目相繼建成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375.0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
大項目撬動,文旅加速跑。澄江將在産品精、品質高上下功夫、求突破。在打造特色消費場景方面,持續提升撫仙湖和化石地兩大世界級資源品牌效應,實施人均旅游消費倍增計劃和旅游服務創優提質專項行動;豐富旅游産品供給,集澄江藕、藍莓、抗浪魚、啤酒、化石文創、馬房村風箏等特色産品,打包推出澄江伴手禮;以澄江旅游護照為載體,引導沿湖各景區景點以及優質餐飲、民宿串珠成鏈,延長游客在澄江的停留時間;激發夜間消費潛力,加快推動廣龍嵐山農文旅融合項目,延伸星光夜市夜間經濟産業鏈條,依託龍潤園特色街區、廣龍星光夜市和景寧“1571”集市等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景,開展各類經營促銷活動,舉辦夜騎、夜游系列夜間活動,推動夜間經濟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
活力足——産品形態多 集聚效應顯
立夏節、儺戲文化節、中國童聲合唱節等吸睛“圈粉”,今年澄江舉辦節慶活動108場次,吸引客流50萬人次;
化石博物館古生物研學、四季農莊勞動實踐、廣龍農文旅融合等特色鮮明,今年全市各類精品研學體驗線路接待游客199.8萬人次,實現營收1.12億元;
撫海灣、紅沙灘、太陽山網紅棧道、網紅公路S灣、灣子溝等網紅打卡點有特色、有品質,吸引客流150萬人次。
今年,澄江聚力文旅消費破局發展以來,隨着業態升級、産品創新,旅游市場魅力彰顯、活力十足。全市推進聖愛中醫、泰康七彩田園、寒武紀畋野田園綜合體等“旅游+”業態項目建設,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提升産品品質。以廣龍小鎮星光夜市、景寧“1571”集市為主的夜間經濟活力釋放,其中廣龍星光夜市接待游客71.29萬人次,夜間消費場景逐步豐富,初步形成集聚效應。
“旅游市場火不火,既要看游客數量、旅游收入,還要看市場主體敢不敢投資。”澄江市委副書記、市委旅游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宜濤介紹,今年以來,澄江市着力招大引強,引入歡樂大世界、海城集團、萬科集團、融創集團等企業投入文旅項目開發。着力助小育特,扶持本土小微、特色企業品牌化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6334戶,同比增長16.54%,比2022年底凈增2445戶。全市還着力培優扶強,目前,全市有世界自然遺産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範區1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A級旅游景區11個。有3星級酒店1家,丙級民宿13家,形成多層次、多産業融合的旅游供給體系。同時,着力培育民宿品牌,小灣民宿村闌珊宿、盧梭、方寸間、大象書房、同塵院等民宿,知名度及品牌影響力較強。
下一步,全市將緊緊圍繞旅游産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加強項目包裝、招商引資,引進奧特萊斯、化石博物館“源宇宙”體驗館形成新的消費升級突破點,打造化石博物館古生物研學、四季農莊勞動實踐、廣龍農文旅融合打造精品研學體驗線路,以泰康養生園、中山醫院運營推動康養業發展,激發市場新活力。引導本土企業打造企業品牌。積極引導支持蓮心藕粉、德春藕粉、艾格啤酒、昊海藍莓等企業培育本土品牌。積極引進知名民宿品牌,支持優質鄉村民宿開展連鎖經營,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主題精品民宿,滿足游客多層次消費需求。高標準策劃包裝文旅招商項目,擴大融資規模,面向行業頭部企業精準招商。
服務優——“大旅游”思維 多部門協同
村莊變景區、道路變風景、旅游廁所變網紅打卡點……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居澄江、縱情山水。這源於澄江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部門凝心聚力創優服務、提升品質,讓人們時時處處感受澄江溫暖入微的服務。
今年以來,澄江市堅持“大旅游”思維,全域謀劃、全面發力、全速推進,實施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強化市委旅游工作委員會統籌運轉,以游客為中心,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和網格責任制,統籌部門和街鎮力量建立旅游志願服務常態長效機制,在3個游客服務中心和主要節點設置11個旅游諮詢服務站,節假日組織志願者到景區、網紅打卡點、主要交通道口等人流密集點位開展諮詢、秩序維護、投訴處置等志願服務。培養金牌導游隊伍,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為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大力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老舊景區改造提升和綠美景區建設計劃,對標對表,全面開展撫仙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強基工程,開展撫仙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強基工程,新增停車場4個、停車位6000余個,投入觀光擺渡車8輛、公交車47輛,開通旅游專線5條,主要A級景區和網紅打卡點實現交通站點全覆蓋;呈澄高速、東南繞城、澄川高速等外部連接高速實現全境覆蓋;內部交通方面,中山大道、仙湖大道、環湖路、海新路等內部環線全線貫通,開通撫仙湖環湖公交東西線、市區至帽天山等5條旅游專線,投入新能源公交車47輛,設置115個站點,實現主要A級景區和網紅打卡點全覆蓋,“交通線”成為“風景線”。
澄江全力構建澄江誠信旅游發展體系,制定“紅黑榜”制度,嚴格落實游客購物“30天無理由退貨”政策,建立游客退貨監理中心,完成1480家重點涉旅企業誠信評價。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百日行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維護游客合法權益。健全完善旅游投訴處置機制,涉旅投訴辦結率100%。(記者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