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7/28 21:18:10
來源:雲南日報

種致富綠果 結不解之緣

字體:

  趙阿結是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芒信康然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的微信昵稱叫“哈尼牛油果王子”,朋友圈幾乎都在分享他種植的寶貝牛油果。

  2007年,孟連縣引進種植牛油果,經過十多年發展已成為我國種植規模最大的牛油果基地,在當地,有很多像趙阿結一樣的農戶,與這顆果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牛油果産出高,投入也高。種植早期,每畝成本在8000元左右,且種植後三四年才能挂果。一開始,農戶心存顧慮。“種苗和技術由公司負責,成本投入我們也不用操心,種植前3年公司每年每畝預支300元給我們。”芒信村村民扎克有8畝地,流轉給龍頭企業綠銀生物公司種植牛油果,在牛油果挂果之前,按照“334”分配機制的約定,他不用擔心市場風險,還能從流轉的土地中獲得一部分收益。

  “産投集團作為國有企業,通過申請財政補助資金、拓寬企業的投融資渠道,為産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以兜底保障方式確保農戶收益。”孟連産業投資集團董事長龍阿青介紹,與很多地方採取的“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不同,孟連建立了“黨組織領、國資企業兜、龍頭企業幫、專業合作社帶”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村黨組織牽頭組建合作社,孟連産投集團與牛油果種植龍頭企業綠銀生物公司深度合作,群眾以土地入股,國有企業資金保障兜底,龍頭公司以苗木技術投入,合作社以服務入股,財政幫扶資金折股量化給村集體,形成“黨組織+國資企業+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牛油果産業發展模式。健全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建立“苗木技術公司佔30%、農戶土地入股分紅佔30%、剩余40%由産投集團統籌保障合作社及村集體收益”的“334”分配機制,農戶真正成為産業發展的受益者。

  目前,孟連縣種植牛油果7.63萬畝。其中,以“334”分配機制種植的5萬畝,産投集團主導開發的3.4萬畝。2018年以來,孟連縣爭取各級財政扶持資金2億元;産投集團成功申報農發行“一縣一業”牛油果産業發展項目貸款3.2億元,已到位1.2億元,為孟連縣牛油果産業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僅在種植初期給農戶提供兜底保障,産投集團還重在理清農戶與合作社的關係、農戶與企業的關係、企業與平臺公司的關係等,保障機制順利運作,確保農戶利益有保障、村集體有收益、合作社正常運轉。農戶和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放心種植、放手闖市場。2022年,全縣“334”分配機制涉及的20個牛油果種植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20萬元以上,人年均管護收入穩定在4000元以上,群眾務工總收入過億。

  種下牛油果,農戶最關心的是收益。芒信村回故村民小組村民普加榮是第一批參與種植牛油果的農戶,他向記者講述了種植牛油果帶來的切實可見的變化。2016年,普加榮第一次從綠銀公司負責人祁家柱那裏聽説牛油果這個“洋貨”。“我們把8畝地拿出來給公司種植牛油果,不忙的時候就在公司上班,不僅能學到怎麼種好牛油果,還有了一份收入。”2021年,他拿到第一筆分紅後,馬上又把家裏剩下的20多畝地改種上牛油果。

  “現在收入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種玉米,一年就2萬多元的收入,現在能到5萬多元。”普加榮如今已經成為了公司的老員工,不光有種牛油果的分紅,每個月還能領到3000多元的工資,這讓普加榮更堅定了種好牛油果的信心。“家裏兩個孩子還在外面打工,等過兩年牛油果收成更好了,就讓他們也回來一起幹。”

  不僅獲得看得見的收益,通過“334”分配機制,農戶還學到了技術、增強了技能。扎克説,今年以來,他已經參加了四次綠銀公司組織的免費培訓,牛油果種植管護技術又有了新的提升。而趙阿結的妻子已經是基地的技術骨幹,他們開始給附近州市來學習的農戶傳經送寶。

  芒信村下回林村民小組的張紅英以39畝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牛油果種植,去年分紅2.2萬元,加上在基地務工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在家門口務工,比外出務工穩定,還能照顧三個孩子,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張紅英笑著説。

  從孟連縣城沿南壘河南行,40分鐘車程後,孟連縣芒信鎮芒信村大寨牛油果基地映入眼簾。盤山而上的水泥路兩側,一人多高的牛油果樹上挂滿了已近成熟的牛油果,在繁枝綠葉掩映下隨風擺動。沿山而上,2500余畝豐産牛油果綠意盎然。一座年産50萬株牛油果苗的育苗中心、牛油果初級鮮果快速分揀中心、年産60萬株無菌克隆苗繁育基地讓這裏成為孟連縣牛油果特色産業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全縣推廣種植牛油果的核心基地。

  看著基地裏的累累果實,祁家柱説:“依托‘334’分配機制的成熟經驗,我們將進一步擴大産業規模,讓孟連牛油果走得更遠。”他也希望,有更多的農戶與這顆綠油油的“致富果”結緣。(記者 李菊娟 張成)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