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7/09 14:36:13
來源:雲南楚雄網

武定:保育野生菌 “山野精靈”變産業

字體:

  小暑節氣,武定縣的鄉野田間,隨處可見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美麗畫卷,滿山滿箐生長的松樹、栗樹隨風擺動,林下的紅蔥、白蔥、黃賴頭、牛肝菌探出“頭”來,煞是喜人;村民們一大早就來採集成熟的野生菌,分級、包裝、發往昆明及省外大中城市,這林下“豐”景不僅為夏日增添了許多情趣,更為群眾帶來了增收致富新希望。  

  走進武定縣貓街鎮秧草地村的保育示範區裏,大大小小的野生菌破土而出,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菌香。基地負責人周庭銀邊走邊和我們介紹:“2023年我們從10多公里外架來山泉水,租了3000多畝山林,用700余畝進行野生菌保育示範基地,把山圍起來,邀請雲南省農科院趙永昌研究員來指導,通過澆水、測溫、保溫,去年收入5萬元。今年5月10日就出菌了,這20多天,採集白蔥、紅蔥、青頭菌、牛肝菌等100多公斤,收入1萬多元了,照這樣子,今年收入會突破10萬元。”

  武定縣境內野生食用菌有兩綱、8目、10科、33種,其中不乏幹巴菌、松茸、雞樅、羊肚菌、雞油菌、銅綠菌、谷熟菌等珍品,以品種多、數量大、品質好而聞名,野生菌産業也一直是山區群眾農忙之餘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由於野生菌價格居高不下,像貓街鎮這樣的野生菌産區,採菌人數日漸增多,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菌塘結構,影響了菌類的種群數量。 

  面對這一情況,貓街鎮鎮積極探索實施野生菌保育包山養菌示範項目,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共同開展封山育林育菌,保育促增收,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通過專家、老師來給我們指導,比如人工干預挖塘、開溝、引育,使野生菌得到保護,效果也還是非常好的。早上七八點採菌,下午四點這些菌子就在昆明的餐桌上了,而且因為保護呢好,我們的菌子價格比一般的每公斤可以多賣60—70元,餐飲酒店的直接到基地來拉。”周庭銀説。

  野生菌逐漸增多,縣城的野生菌火鍋也開始火爆起來。武定和順園野生菌火鍋負責人趙先生告訴我們:“我們的菌子是發窩貓街的老鄉,他們每天早上到山上親自採摘下來以後送來給我們的新鮮菌子,然後再配上我們武定本地農戶養的土雞製作而成,菌子香味濃,雞肉是鮮嫩,吃着口感相當好,真呢是靈魂搭配。這段時間每天100多桌,去年營業額超過500多萬。”

  近年來,武定縣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和森林資源潛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圍繞林下養蜂、林下種藥、林下育菌、森林康養等産業發展,積極探索農林旅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立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奮力走出一條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23年,全縣共採摘野生食用菌8113噸,綜合産值55749萬元,其中:雞樅産量275噸,産值6325萬元;松茸産量146噸,産值4380萬元;牛幹菌産量2310噸,産值7497萬元。(通訊員 武學成 李紹德 李垚)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