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嘉賓在天津港智慧碼頭參觀時交流。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新華社天津7月25日電(記者張宇琪)在天津港歐亞國際集裝箱碼頭集中查驗場,一批東南亞新鮮香蕉正在接受海關關員的查驗。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多位人士恰好在此參觀,了解天津港的植物檢疫工作和智能監管技術。
“植物産品是怎樣進行隨機抽檢的?”“電子證書如何快速互認,多長時間能通關放行?”“如果發現病蟲害如何送檢?”……天津新港海關查驗一處進口查驗七科科長代功園對此一一進行了回答。“如果查驗沒有問題,這批香蕉通過京津冀地區健全的物流系統,最快1至2日後就能到達超市貨架。”他説。
自2001年上合組織成立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進口其他成員國的優質農産品。截至目前,上合組織成員國共有290余種植物産品獲准輸華。2024年,中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農産品總值達136.6億美元,自2001年以來年均增長13.3%。
隨着上合組織“朋友圈”持續擴大,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農産品進出口量不斷增長,防控植物疫情跨境傳播和外來物種入侵的任務更加艱巨。
在此背景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植物檢疫機制會議日前在天津舉辦,會議以“保護植物健康,促進貿易便利”為主題,旨在加強區域植物疫情防控,開展智慧監管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上合組織秘書處和有關成員國駐華使館的嘉賓共40餘人出席會議。
7月23日,在天津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嘉賓在現場參觀時記筆記。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來訪人士走進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歐亞國際集裝箱碼頭集中查驗場、天津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參觀調研。伊朗農業部植物保護組織主席瑪麗亞姆·賈利利·穆加達姆&&,防控植物疫情跨境傳播是我們面臨的共同挑戰,伊朗正在致力於推動檢疫體系的數字化轉型。
在看到天津港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上往來穿梭的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天津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的全自動核酸提取儀等設備,了解到有關病毒被快速檢疫的過程後,瑪麗亞姆·賈利利·穆加達姆連連點頭。
與會人士圍繞檢疫信息交流、有害生物聯合監測、風險早期預警、電子檢疫證書聯網核查、智能監管技術應用等內容深入研討,同意就跨境疫情聯合防控、植物檢疫監管現代化水平、植物檢疫能力建設等進一步強化合作。
在植物檢疫協同合作共識的基礎上,會議通過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植物檢疫機制會議聲明,並簽署了會議紀要。
“植物病蟲害有跨境傳播的特點。”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植物檢疫與保護局局長伊布拉欣·埃爾加舍夫&&,植物檢疫工作不僅關係農産品的安全進出口,更是國家間長期貿易和經濟增長的基礎,所以跨國合作信息互通、聯合開展重大疫情監測預警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