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不斷發生新變化——訪日本“中國觀”研究學者馬場公彥
2019-09-17 22:08:4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東京9月17日電 專訪:中國不斷發生新變化——訪日本“中國觀”研究學者馬場公彥

  新華社記者梁賽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變化在不斷發生,這貫穿了整個新中國的發展階段。”日本學者、曾任岩波書店總編輯的馬場公彥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國際·圖文互動)專訪:中國不斷發生新變化——訪日本“中國觀”研究學者馬場公彥

  這是8月16日,日本學者、曾任岩波書店總編輯的馬場公彥在東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馬場公彥長期研究二戰後日本的“中國觀”(意為日本人對中國的認知),梳理了日本幾十種綜合類雜志有關中國的數千篇報道,並曾就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和認識著書。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人的“中國觀”也隨之不斷刷新。

  1954年10月,來自日本《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每日新聞》等主流媒體的12名記者隨同日本議員代表團和婦女代表團前往中國,從廣州入境再到北京、上海和瀋陽等地,在一個多月時間裏,用他們的文字和照片,向日本民眾傳遞出一個“新中國”的形象。

  馬場公彥説,當時,日本的各種訪華團抱著看看“新中國”的目的前往中國。他們看到,“當時中國雖然還很貧窮,但蘊含著成長性,人們自己奮鬥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1972年9月,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重磅新聞佔據了日本媒體大幅版面。“中日兩國政府9月29日發表《中日聯合聲明》的前夜,在北京的日本人無論到哪兒,都能感受到中國人友善的目光……”這是當時《朝日新聞》一名記者記錄下來的場景。

  馬場公彥説,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日本人可以直接前往中國各地,多視角看中國。大熊貓、敦煌等讓民間親近感迅速增加。

  談到當下日本的“中國觀”,馬場公彥表示,日本對如何與經濟總量快速上升的中國交往還需要積累經驗,但也應該看到民間交流隨著兩國悠久交往的歷史而延續下來。他説,雖然過去幾十年兩國關係起起伏伏,但旅遊觀光、留學等民間交流是兩國交往的重要內容,相信民間交流將促進兩國關係未來更好發展。

  今年9月,馬場公彥已赴北京大學任教。談到自己與中國結緣,他回憶道,1982年畢業旅行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彼時的中國還在改革開放初期,一些所見所聞讓他感到相當震驚。其後再數次前往中國時,他感受到許多變化:人們走路的速度更快了,社會競爭也更激烈了,今天的中國更是各處展現創新創業的活力。

  “我們需要認真研究日中關係中的問題,更多挖掘和保存日中兩國共同的文化資源。我期待兩國未來開展更豐富的知識等交流。”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徐海知
中國不斷發生新變化——訪日本“中國觀”研究學者馬場公彥-新華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00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