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撒哈拉沙漠上的“白衣使者”——記中國援突尼西亞醫療隊
2019-08-07 14:33: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突尼西亞8月6日電 通訊:撒哈拉沙漠上的“白衣使者”——記中國援突尼西亞醫療隊

  新華社記者湯潔峰

  “我和孩子永遠都會記得,是中國的‘臘梅醫生’救了我們,我想給女兒取個諧音的名字——Lamia, 希望她今後也能成為醫生,幫助更多的人。”突尼西亞婦女哈斯娜7個月前有驚無險地産下一對龍鳳胎,日前她專程趕到醫院向中國第23批援突醫療隊醫生余臘梅表達誠摯感謝,這也為中國援突醫療隊與當地百姓間的友誼增添了一個感人片段。

  自1973年開始至今,中國已派出23批醫療隊、累計醫務人員1000余名,奔赴突尼西亞各地進行醫療援助。無論是在突尼西亞的沙漠邊緣,還是山區深處,來自中國的“白衣使者”努力克服當地醫療藥品設施短缺、醫療技術落後、生活環境艱苦等種種不利條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大愛無疆、醫者無界”的可貴精神。

  “我們最激動的事就是能夠身披五星紅旗,有機會代表國家做出貢獻,”中國第23批援突醫療隊總隊隊長卜慶銘説,“我們有一個時刻關心祖國、能戰鬥的團隊,我們不怕任何困難。”

  對這些中國醫生來説,當地公立醫院專業醫務人員短缺是最大挑戰。“在國內我僅僅需要敲定大的治療決策和做些高難度的剖宮産手術,而在國外,從做B超檢測、裂傷縫合到産房困難兒的接生等等,很多工作都需要我自己來做。”婦産科醫生余臘梅形容中國醫生們“幾乎撐起了全科室所有的搶救任務”。

  在當地醫生人手不足、病患數量龐大的情況下,中國醫生一周的值班時間普遍長達80小時以上。而在此基礎上連續24小時的加班加點,在醫院吃住堅守,甚至靠服用安眠藥來強迫自己休息、以便開展次日的工作,也漸漸成為家常便飯,但每名中國醫生對此都毫無怨言。

  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病人的健康和笑容是醫者最大的追求,病人的一句感謝便是獻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人們常説婦産科又臟又累,但我熱愛這份工作,每當我接生的寶寶第一次發出哭聲,我就從心底感到開心,”婦産科醫生肖愛蘭笑著回憶起和突尼西亞病患的種種接觸,“出院的病人經常拉著我們的手,一個勁兒地説謝謝,露出由衷的笑容,我也深感自豪。”

  在每批醫療隊為期一年的工作時間內,如何讓每一位病患滿意,隊員們會為此盡心竭力;而如何能提高當地的醫療水準,也令他們憂慮難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努力將中國先進的醫療技術傳播給當地,這也成了中國醫生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小目標”。

  “閒暇之余,我會給當地醫生同事們做些PPT、小課件等,讓他們係統地進行學習。”在影像科醫生姚宏亮看來,將自身在國內多年的從醫經驗傾囊相授,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這是每一批中國援外醫療隊的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懷著為中突友誼服務的初心,每一批醫療隊收獲的也是突尼西亞人民由衷的感恩。

  在第23批援突醫療隊4個站點中的梅德寧省大區醫院,院長塔裏布在提起中國醫療隊時也充滿欽佩和感激之情,“中國醫生非常勤懇,承擔下大量工作,同時還幫助我們的醫生提升了水準,他們是一批真正高尚傑出的醫生”。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古堡前的愛丁堡國際軍樂節
古堡前的愛丁堡國際軍樂節
百年“老江橋”成哈爾濱旅遊“新名片”
百年“老江橋”成哈爾濱旅遊“新名片”
河北靈壽:暑期快樂學舞蹈
河北靈壽:暑期快樂學舞蹈
湖南炎陵:摘黃桃 促增收
湖南炎陵:摘黃桃 促增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484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