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龍泉青瓷:載入聯合國“非遺名錄”的十年“唯一”
2019-06-07 22:22:0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杭州6月7日電(記者黃筱 許舜達)“出窯咯!”隨著一聲悠長的宣告,數百人的目光注視在一座依山勢而建、形如臥龍的窯爐上……在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前夕,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金村,千年後重建的金邨窯舉行了開窯儀式,10余位青瓷藝人身著宋服,敬天敬地敬窯神,飲開窯酒,以莊重而肅穆的儀式,迎接2000多件經20多小時燒制、3天冷卻的青瓷出窯。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這是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對龍泉青瓷作出的評價。

  一場龍窯“鐵桿粉絲”的盛會

  柴燒龍窯是傳統青瓷匠人的情懷所在,溫度——是龍窯燒制時最大的困難所在,歷時數月的準備只為開窯時無法預知的時刻。“我們需要把瓷器用匣缽套起來,燒成後方可打開。”金村黨支部書記王怡榮説,青瓷開窯瞬間,可能驚艷四座,也可能失落神傷,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青瓷的美妙之處。

  位於龍泉市上垟鎮木岱口村,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曾芹記古窯坊”是龍泉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七代“窯主”180多年來一直延續著窯火不斷的傳奇,成為這一傳統燒制技藝的活態樣本:佔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長33米,窯室內寬1.37米,高1.8米,有22間窯室,一次可燒青瓷2萬多件。

  曾芹記第七代“窯主”曾新安説,龍窯燒制一次耗費柴火2萬多斤,燒制前要先在窯內堆好柴火和瓷坯,然後封閉窯門,通過窯兩側的燃燒孔,由低到高逐節投柴點火,燒足一天一夜後再冷卻三天三夜。

  據記載,整個龍泉曾有336座龍窯。隨著液化石油氣窯的發展,以柴火為燃料的傳統龍窯曾一度銷聲匿跡,但近年來傳統的燒制技藝在龍泉逐漸復興。自2017年以來,一場場以“不滅窯火”為主題的龍泉青瓷傳統龍窯燒制技藝活動廣受關注。

  曾新安&&,柴燒溫度的不可控會導致青瓷成品率低,往往只有10%左右,但是柴燒出來的青瓷釉面有一種玉質感,青翠欲滴,更有生命力,得到不少瓷器“發燒友”的追捧。

  曾芹記大約每半年燃燒一次龍窯,6月8日是2019年的第一次開窯,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地的100多人早早守候在窯邊,其中還有中國美院和博物館的專家,大多數瓷器還沒出窯就會被提前預訂,有些藏家會因看到一件精品而如獲至寶,不惜花重金求購。

  一群“青瓷新秀”的創新再造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茶博會的青瓷展示廳裏,一款名為“對白”的茶器吸引不少人駐足,按下兩盞青瓷杯底部的竹制旋鈕,組裝後的茶杯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的雞尾酒杯,展廳裏這種實用又不乏創意的作品比比皆是:專為民宿設計的簡約青瓷茶具、為2018年杭州游泳短池世錦賽定制的青瓷紀念獎盃……

  這背後的設計者是來自龍泉本土的青瓷文創品牌“東土”的設計師,成立不到一年已推出原創設計産品30多款,銷售收入達800多萬。“東土”青瓷創始人、龍泉“85後”青瓷藝人葉芳説,自己的理念是讓青瓷變成一種好用又好玩的器物,用設計詮釋有意思的生活,讓更多年輕人發現青瓷的趣味,從而愛上它。

  像葉芳這樣有想法、擅創新的新生代青瓷匠人不斷涌現。

  林松,1993年出生於龍泉市大窯村。曾幾何時,當村民們都不知道腳下這片土地承載著偉大的青瓷中興之夢想時,古瓷片則是孩子們手裏最常見也最喜歡把玩的“玩具”。打小在窯背上長大,林松心中一直藏著一個夢——用觸摸過無數古瓷片的雙手,燒制出讓世人認可的作品。

  林松在龍泉和景德鎮接受了陶瓷專業教育,並跟隨青瓷藝人學習多年。2014年,林松在家鄉開設了林松青瓷工作室,專注于古香爐的復刻。目前,林松共收藏了四五十款古龍泉香爐標本,並已復刻了二十多款。

  而“好看、好玩、好用”,這“三好”也成為他賦予香爐創作的新標準。林松説,要復刻古器物的精氣神,從胎到釉到形都得細細琢磨,在燒成上反復嘗試。他從古窯址旁取土製作胎釉原料,並在大窯村老家旁建起柴窯,希望捕捉到古龍泉青瓷的氣韻。

  葉芳、林松等年輕匠人不斷嘗試用現代的設計和理念、科技元素,讓原本看起來高高在上的青瓷藝術回歸生活,讓更多追求個性時尚的年輕人愛上青瓷,也逐漸受到市場的認可,一群擁有藝術創想和激情的“青瓷新秀”正在崛起。

  一次跨越時代的“回鄉省親”

  在氣勢磅礡的鼓樂聲中,一艘艘“大宋運瓷船隊”沿甌江逆江而上,再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今年3月,“海絲之路·南海Ⅰ號龍泉青瓷歸源展”在龍泉開幕,“南海Ⅰ號”南宋古沉船中出水的68件龍泉窯瓷器精品參展。

  2007年,“南海Ⅰ號”經整體打撈出水,船內發現了大量的龍泉青瓷,證明了自宋代起龍泉青瓷就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參與開闢了中國至東非及歐亞的海上絲綢之路。

  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龍泉青瓷穿越了歷史,跨越了時代。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迄今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

  近年來,龍泉加大青瓷文化對外交流力度,與法國利摩日、韓國康津郡等多個國家的産瓷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在上海世博會、世界互聯網大會、北京APEC會議、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多個主場外交活動中,龍泉青瓷也大放異彩,給與會各國政要、各界名人留下深刻印象。

  即將到來的7月,“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將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覽共展出文物展品830件左右,包含故宮博物院的507件,來自浙江等18個省市32家博物館、考古所的205件,以及來自境外6個國家和地區11家博物館、考古所的約120件。

  其中有35件是來自越南、日本、伊朗、埃及、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在不同時期模仿龍泉青瓷的作品,從中國走向世界各地的龍泉青瓷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眾多的倣龍泉産品,真正成就了“天下龍泉”。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浙博年度大展開幕
浙博年度大展開幕
多彩活動迎接端午
多彩活動迎接端午
北京世園會舉辦“浙江日”活動
北京世園會舉辦“浙江日”活動
“薩沙”老師的中國幸福生活
“薩沙”老師的中國幸福生活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59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