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記者手記:“伊斯蘭國”陰影還在心頭——探訪村莊解放後返鄉的敘利亞人
2017-12-25 13:06:1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敘利亞拉卡12月24日電   記者手記:“伊斯蘭國”陰影還在心頭——探訪村莊解放後返鄉的敘利亞人

  新華社記者 鄭一晗

  位于敘利亞拉卡省西南的迪卜斯阿夫南村,曾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統治長達4年多。今年6月,敘政府軍收復了這座村莊,戰時逃離家園的村民開始陸續返鄉。

  “‘伊斯蘭國’已被消滅,不用怕了。”日前,陪同記者探訪迪卜斯阿夫南村的士兵向一個不願接受採訪的男子高聲喊道,男子擺擺手露出無奈的表情。其他不少村民也對採訪有抵觸,當記者把相機對準幾個青年時,他們馬上將臉轉向一邊,可以看出,這些人的心頭仍有“伊斯蘭國”留下的陰影。

  “過去誰要是跟外界聯繫就是‘通敵’,要被砍頭的,”一個十來歲的男孩跑過來告訴記者,然後指著街邊一片土堆説:“這就是‘伊斯蘭國’的刑場。”

  在士兵的一再解釋下,村民們的緊張情緒才開始緩解,逐漸打開了話匣子。他們説,“伊斯蘭國”統治期間,每隔幾天就有人因為各種荒謬的罪名被處死。極端分子還強迫人們觀看絞刑過程,之後把遺體挂在街邊示眾。

  “‘伊斯蘭國’想盡各種辦法在村子裏制造恐怖氣氛。”70歲的穆罕默德·哈桑和幾個老夥計坐在街邊,向記者講述“伊斯蘭國”的暴行。這位古稀老人僅僅因為越過了極端分子設置的警戒線,就挨了好幾十鞭的抽打。

  哈桑説,過去村民們以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和養羊為生,由于極端分子切斷了村子與外界的聯繫,人們的活路也就斷了。政府軍打過來時,村民們趁亂逃離。哈桑賣掉自家養的羊支付了車費,領著家人跑到十多公里外的塔卜卡鎮。哈桑説,逃到塔卜卡後很多村民住在帳篷裏,日子非常艱辛。

  告別老人,記者走進一家陳設簡陋的理髮店,15歲的瓦西姆正坐在長凳上等待理髮。這是多年來他第一次可以要求理髮師給他做自己喜歡的發型。“從前極端分子強迫所有男人留統一的短發,還不許我們剪掉絡腮胡,”瓦西姆靦腆地説,“今天我要理一個足球明星C羅那樣的發型。”

  交談過程中,瓦西姆對記者手中的智能手機流露出興趣,原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科技産品,極端分子不許任何能與外界聯繫的設備進入村子。瓦西姆説,自己家唯一像樣的電器是電視機,但那時收看電視節目也是被禁止的。

  瓦西姆念到小學四年級就失學了,其後在修車鋪幫工補貼家用。4年多時間裏,“伊斯蘭國”關閉了學校,孩子們獲取知識的來源極其有限。

  記者從村子的主街拐進小道,遠遠看到在一堆亂石邊,一個大孩子正在教一群小朋友識字。男孩把一口鍋狀的廢棄衛星接收器當成黑板,用粉筆在銹跡斑斑的表面寫下“他”“老師”等阿拉伯語單詞,領著孩子們朗讀。

  一個叫哈立德·伊薩的老師告訴記者,村莊解放後學校重新開課,但孩子們缺失了太多知識,“校舍也在戰爭中被破壞,玻璃都震碎了。”

  今年以來,敘利亞政府軍和庫爾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在多條戰線對“伊斯蘭國”發動軍事打擊,不斷收復失地。11月,政府軍解放了“伊斯蘭國”在敘最後一個主要據點,肆虐多年的極端組織終于被徹底擊潰。

  哈桑聽説家鄉解放後,第一時間就回來了,但眼前的景象卻讓他不敢相認。很多房子在戰火中坍塌,到處是碎石瓦礫,電網被毀,通訊中斷。

  村民們一點點修復起破損的房舍,艱難恢復著生産生活。一戶村民家幾乎所有外墻都塌了,房主在房子一角重新用磚壘起一間小屋,十多口人擠在裏邊。街邊一間雜貨鋪被4個青年合力租下,從鄰近的阿勒頗省進貨來賣,略顯空蕩的貨架上擺著茶、蜂蜜、洗衣粉等日用品。

  “莊稼也重新種起來了,好在村子離湖水很近,灌溉可以保證,”哈桑説,只有投入新的生活,才能慢慢忘卻“伊斯蘭國”留下的恐怖和傷痛。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地鐵全路網實現網絡購票
北京地鐵全路網實現網絡購票
直擊中越邊境掃雷行動
直擊中越邊境掃雷行動
一家人與一群鶴的生死相守
一家人與一群鶴的生死相守
冬至“煉火”
冬至“煉火”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216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