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接待三位總統 肯尼亞中餐館的美食傳奇
2017-12-20 11:04: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內羅畢12月20日電  通訊:接待三位總統 肯尼亞中餐館的美食傳奇

  新華社記者盧朵寶 肖玖陽

  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國際會議中心,有一家名叫“天天”的中餐館。歷經三代人近40年的經營,這家餐廳在當地締造了一段美食傳奇。肯尼亞的部長們是這裏的常客,肯尼亞三位總統都在這裏吃過飯。

  餐廳老板名叫田偉明,今年60歲。黃皮膚、黑頭髮的他是個地道的肯尼亞人,會説流利的斯瓦希裏語、英語和粵語。當被問及為何來肯尼亞,他詼諧地説:“這不是我選的,要問我爸媽!”

  時光回溯到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香港一戶姓田的普通家庭,大兒子參戰沒能回來,母親嚇壞了,執意要把另一個兒子送到海外保命。于是,年僅20歲的小兒子乘船一路向西,先停靠在孟買,由于吃不慣當地食物而繼續前行,最終到達東非海岸第一大港——蒙巴薩。

  這位學工程學的香港青年很快在蒙巴薩的輪船上找到一份機械工的工作,後來娶了一位中國妻子。他就是田偉明的父親。1947年,田偉明出生,是最早一批有據可查的出生于肯尼亞的中國人後裔之一。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後,由于油價高漲,往來蒙巴薩港的輪船數量急劇減少,田偉明一家不得不遷到內羅畢。田偉明的母親此前就在蒙巴薩開中餐館,到內羅畢後另起爐灶再開一家,沒想到這一開就是將近40年。

  田偉明母親很有生意頭腦,把店址選在國際會議中心,這裏是肯尼亞的“政治心臟”,周圍環繞著最高法院、警察總署、外交部等多座政府大樓。田偉明母親培訓當地人做中餐廚師。現在,天天餐廳的後廚是清一色的當地人。

  起初,田偉明子承父業做了機械工,後來他開始接手天天餐廳,把餐廳經營得風生水起,不但肯尼亞的部長們經常光顧,肯尼亞前總統莫伊和齊貝吉以及現任總統肯雅塔也不時來這裏用餐。

  尤其是莫伊,在任期間幾乎每月都要來天天餐廳吃一次。“我父親特別喜歡莫伊,説他沒有架子,而且每次吃飯都用現金結清餐費。”田偉明説。

  天天餐廳最出名的菜品是雞翅,莫伊特別愛吃這道菜。有一天,總統府請天天餐廳的廚師專門到總統府去一趟:“你們那道雞翅有什麼秘方?能不能在這裏給我們演示一遍?”

  肯雅塔也是天天餐廳的“粉絲”。今年8月中旬肯尼亞第一次大選結果公布前,肯雅塔就是在天天餐廳用的晚餐。服務員納哈雄·基曼回憶道,那天傍晚客人不多,他正坐著休息,突然肯雅塔和第一夫人瑪格麗特在一群人簇擁中走進了餐廳。

  基曼説,肯雅塔當天心情很好,點了炒牛肉作主菜,然後自己拿起遙控器換臺,看電視裏的選票統計直播。用完餐,肯雅塔前往會場接受選舉獲勝的結果。“親眼看著總統在我們這裏就餐,一會兒又看到總統出現在電視直播裏,感覺好神奇!”基曼現在説起來依然興奮不已。

  田偉明笑稱,天天餐廳做的是“肯尼亞粵菜”。他説,餐廳曾嘗試過做正宗粵菜,但當地人不愛吃。他還嘗試過引進火鍋,當地人覺得很奇怪:“你怎麼把生肉拿來給我們吃?”

  不過,田偉明也有嘗試改變本地人口味的成功經歷。肯尼亞人大多不吃螃蟹,田偉明從蒙巴薩運來大螃蟹,用洋蔥和油炸得香香的,促成了內羅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中餐不分餐的形式也受到不少當地人的歡迎。內羅畢市民丹尼斯説,他來天天餐廳是因為這裏有轉盤圓桌,大家可以一起共用食物。“其實這有點像非洲,我們也是把食物放到大盤子裏大家一起吃。”

  隨著內羅畢各式餐廳越來越多,天天餐廳的生意漸不如前。田偉明的外甥傑米·普賈拉介入餐廳運營後,調整經營思路,利用處于國際會議中心的優勢,將承辦外送會議餐飲作為主營業務。同時,他還為這家“老”餐廳插上了互聯網“翅膀”,顧客可以上當地外賣網站直接下單訂餐。

  普賈拉是田家在肯尼亞的第三代,但長相已很難看出中國人的樣子,他是中印混血。在田家第二代裏,有的嫁了日本人,有的娶了法國人。“因為家庭成員來自不同國家,我們家庭聚會時得説英語。”田偉明笑著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8周年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8周年
柏林民眾紀念聖誕市場恐襲一周年
柏林民眾紀念聖誕市場恐襲一周年
烏克蘭大雪
烏克蘭大雪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14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