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美國公民,他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英雄”,“他將因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英勇行為而永遠被我們懷念”———這是鐫刻在羅伯特·威爾遜醫生紀念碑上的話語。威爾遜醫生被稱為“藍眼睛的南京人”。80年前,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威爾遜醫生挺身而出拯救了成百上千中國人的生命,同時見證和記錄了日本侵略軍在南京的殘酷暴行。
“雖然已經過去80年了,但我們仍要把南京大屠殺歷史講給美國民眾,講給年輕一代!”在父親威爾遜醫生的紀念碑前,憶起往事,滿頭白髮的瑪喬麗·威爾遜·加雷特幾度哽咽。6日,威爾遜醫生的次女瑪喬麗在威爾遜的家鄉、加利福尼亞州阿卡迪亞市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瑪喬麗介紹説,她的父親有濃厚的南京情緣。威爾遜1906年出生於南京的美國傳教士家庭,16歲才回到美國繼續接受教育,先後就讀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學成之後帶着新婚妻子重返南京,在金陵大學鼓樓醫院任外科醫生。
1937年12月日軍進攻南京,威爾遜醫生讓妻子帶着半歲大的長女先離開,自己則毅然留下幫助戰火中的民眾,與其他人共同組織了國際委員會,設立難民安全區,幫助庇護了20多萬南京市民。他不僅做手術救人,而且記錄下自己耳聞目睹的日軍暴行。
“他目睹了日軍的暴行。作為一名外科醫生,他盡力救治那些遭到日軍傷害的平民,夜以繼日地做手術,這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講到這些,瑪喬麗不禁哽咽。她説:“父親1937年在信件中對我的母親和祖父母描述過這一切,但是他回到加州後卻不願再向他人提起……他只想擺脫這個噩夢,作為一個普通的醫生、丈夫和父親回歸生活。”
瑪喬麗對時至今日日本有些人仍在力圖否定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感到氣憤。她説,可以去耶魯大學圖書館找到收藏在那裏的父親的信件等資料,它們清清楚楚地證明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父親在戰後的東京大審判中也作為證人提供了證據和證詞。
瑪喬麗希望讓更多美國人知道這一切。她建議把這些歷史通過電視播放出來,通過報紙印刷出來,讓美國民眾更了解這段歷史,“除了我父親,還有其他一些西方人士,當年都在努力幫助遭到日軍蹂躪的中國人民,他們英雄般的事跡都應該被美國人民所了解”。(記者高山)

-
95後偏愛“慢擇業” 屬於“啃老”嗎?
2017-12-13 09:44:23
-
重磅!這四大類人群將收到千億元補貼
2017-12-13 09:44:23
-
這些城市的公積金、房貸政策有新變化
2017-12-13 09:44:23
-
考研倒計時!研究生的頭銜還“值錢”嗎?
2017-12-13 09:44:23
-
吃起來!多吃兩類食物好處多多
2017-12-13 09: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