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全球熱點)槍擊案頻發 美國到底怎麼了
新華社記者
5日發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南部小城薩瑟蘭斯普林斯一教堂的槍擊事件,已導致包括襲擊者在內的27人死亡,成為美國迄今最嚴重的教堂槍擊案。
槍擊案頻發已成美國社會難以消除的痼疾。氾濫的槍支成為行兇者唾手可得的兇器,而暴力文化則是誘發行兇者犯罪的隱性因素。
【新聞事實】
得克薩斯州官員弗裏曼·馬丁介紹,當地時間5日上午11時20分許,目擊者看到黑衣槍手德文·凱利開車來到教堂附近,穿過馬路後在教堂門口開槍,隨後進入教堂朝人群掃射。當他要離開教堂時,一名當地居民抓住他的槍支並與其搏鬥,隨後凱利棄槍開車逃離教堂。警察趕到時,他已在車中死亡,自殺還是被擊斃目前尚不清楚。
事發後,警方在教堂內發現23具遺體,在教堂外發現2具遺體,另有1人在被送往醫院途中身亡。死者年齡介於5歲至72歲之間。襲擊者之前曾在社交媒體發布槍支照片並出言不遜,還被披露“上過軍事法庭並於2014年被開除軍籍”,其作案動機仍在調查中。
【深度分析】
這是一個多月來美國再次發生的一起嚴重惡性槍擊事件,槍支氾濫問題已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安全隱患。
特朗普上&後強調“美國優先”,其中也包含美國安全優先,尤其是美國國內安全優先。為此,他在移民、邊境管理上力推許多新政策。目前看來,僅僅防控外部風險的思路無法消除美國國內制度不完善帶來的安全問題。
可以預見,這次槍擊案將再次掀起美國國內有關槍支管控的大討論,但能否因此催生有效控槍的政策仍是疑問。美國公民的持槍權利受到憲法修正案的保護,加之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等利益集團不斷游説,控槍任重道遠。
美國國內槍支管控措施缺位,導致槍支氾濫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也凸顯了美國政府無力有效協調各方意見的現實。
【第一評論】
得克薩斯槍擊事件距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才一月有餘,離萬聖節卡車撞人襲擊不到一週。在這三起嚴重襲擊中,槍手都有暴力和易怒的性格。
警方描述拉斯維加斯案的槍手帕多克“易怒,焦慮,自認為是個壞人”;曼哈頓案的賽波夫在鄰居眼中“性情大變,走向極端”。
槍支氾濫是造成悲劇的一個顯性因素,而政府有關教育及社會輔助的缺失、對暴力文化傳播監管不力等,都為暴力事件埋下了種子。
美國全國反電視暴力聯盟2014年的調查顯示,美國家庭影院有線&的節目中,86%含有暴力;美國電視網&的節目中85%含有暴力內容。
美國文化中存在的暴力美學,長期以來通過影視作品等媒介擴散傳播。黑幫、以暴制暴的警察、超級英雄等,成為流行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和主題。從熒屏中找到靈感的射擊和打鬥游戲,也充斥着暴力元素。
各方在爭論控槍問題之餘,恐怕要也要想想如何改變社會文化中的“暴力基因”。
【背景鏈結】
美國聯邦調查局定義,造成4人以上遭槍擊的單起槍擊事件,即為重大槍擊事件。美國槍支暴力統計網站“槍支暴力檔案”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美國今年已發生307起重大槍擊事件。近年來,美國發生多起傷亡嚴重、性質惡劣的槍擊事件,主要包括:
2017年10月1日,拉斯維加斯市曼德勒海灣酒店發生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人受傷。
2016年6月12日,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夜總會發生槍擊案,造成包括一名槍手在內的至少50人死亡,53人受傷。
2015年6月17日,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一名白人槍手襲擊一座黑人教堂,造成9人死亡。證據顯示,該槍擊案與種族仇視有關。(記者:高路、夏文輝、柳絲;編輯:楊天沐、葛晨、包爾文)

-
必讀!新時代進階指南
2017-11-06 11:21:55
-
李稻葵:新時代中國經濟三個特點 需應對六大挑戰
2017-11-06 11:22:39
-
家委會競選緣何異化為“名利秀”?
2017-11-06 08:59:16
-
人社部明確,這8個群體迎重大利好!
2017-11-06 10:30:12
-
37層樓高"海上巨無霸"將首航!中國造"定海神針"!
2017-11-06 10:29:09